From A Pale Blue Rosary

2007年9月28日 星期五

Reprise

2 意見

之前一直沒有機會能欣賞這部讓英倫搖滾樂迷眼睛為之一亮的挪威電影剛好最近才在影藝店開始租售,當然二話不說馬上租來欣賞。




片頭一開始的配樂就是採用Joy DivisionNew Dawn Fades與畫面中的遊行形成一種喜與悲的反差,而New Dawn Fades的意境也符合Reprise所想要表達的,事物的變換、情感的困惑、內心的掙扎。故事大致的內容是兩位死黨PhillipErik同樣有著想成為小說家的夢想,他們帶著自己的作品在同一時間內投進郵箱,從那一刻開始兩個人的命運便是節然不同的開始,Phillip獲得出版商的賞識投稿內容得以出版成書,而Erik則是慘遭駁回的命運Phillip也因此遇上Kari兩個人一見鍾情,但熱戀卻也為Phillip帶來心理的疾病,片中的主軸一直環繞著這三個人,他們對於文學創作的迷思、以及青少年感情世界的不羈與不解。    

還記得有一幕Phillip穿著The Smith ”The Queen Is Dead”T-Shirt,正當說完他們都不喜歡The Clash時突如其來被車正面撞上卻毫髮無傷,彷彿隱約在說The Smith略勝The Clash一籌的錯覺,還有路人穿著Joy Division ”Closer”的T- Shirt在公園慢跑,也不難發現片中他們那一群死黨的服裝都透露著適當合身的品味,搖滾樂團的T-Shirt也經常穿插其中,可見導演所想表達後龐克世代的巧思。

或許劇情沒有太多意料外的轉折,但對愛情和友情的描繪卻從眼深深嵌入心底,當Phillip從療養院出來兩人重回巴黎時對Kari說到:數到0時妳會愛上我10 9 8 7 6 5 4 3 2 1 0 ,兩人互相擁吻,才令人體會到,藉此舉動Phillip才能排除對於Kari的疑惑,而PhillipErik是最好的敵人也是最好的朋友,從小就一起是史達爾的書迷,互相鼓勵,互相評論彼此的作品,片尾Erik在出國離開家鄉一年後專心致力於創作,後來也成為了挪威文壇的新銳作家,雖然Phillip成名在先,但兩個人也各自得到不一樣的心靈歸屬。

Reprise塑造出當今所謂文藝青年的意像,不論是挪威還是世界各地,他們對於事物的敏銳,帶點自傲氣味,受到傷害卻又被感痛切,並不是想要與別人不同,而是在自我思考不斷的革變上追求相同的幸福。

影片中出現過哲學家維根斯坦的一句話,人生要用音符抒發,而不是文字
然而我想做的只是用文字紀錄用音符抒發情緒的過程


2007年9月24日 星期一

The Grails - Burning Off Impurities

0 意見

置身在異國歷史接續於新世紀的橋段
古老神祇遭受褻瀆與毀壞
豎起爭奪權力旗幟的真相
黃土塵上塑像予之風化成沙
象徵人們心中碎散的信仰
東方旅人的琴弦異調
仍完固在西方勢力的強襲下
火焚宮殿的齊聲悲鳴
,文字謊言的戲劇操弄
那些孩童史記讀本的陳腐情節一再上演




Grails的新專輯Burning Off Impurities在後搖滾大廠Temporary Residence下發行,其實先前並沒有聽過Grails之前的五張作品,但這張Burning Off Impurities的風格對我來說是很新鮮的嘗試,歌曲結構完整,沒有過於鬆散的情節,再加上東方民族音樂融合西方後搖滾架構的曲式,不由得讓人耳目一新,很難置信他們盡然是來自美國波特蘭的樂隊。

如何取得民族音樂與後搖滾之間的平衡,是一件難以想像的事,編排不好反而會帶來俗氣,不過Grails所製造的氛圍卻不至於落入那樣的僵局,塑造大量的空間感來包覆蕩氣迴腸的黃土沙塵,猶如走在邊疆的曠野之中,望不到邊界的空盪寂寥,Silk Road一定是專輯中最棒的一首曲子,即使是馬可波羅聽了也會想起被遺忘的絲路路徑,驅著黑馬長奔於高谷下的場景不斷浮現,時而緩慢、時而急促,Origin-Ing則叫人想起巨大佛像佇立凜然的模樣,和那大鐘等待和尚們整點敲擊所發出的巨大聲響,當你還在尋找新奇的大爆炸模式時,它早已出現在你面前。

即使節奏走的緩慢,也感受不到煩悶,有點像是心靈洗滌的路程,在路途中不斷的自省,尋求與自身相符合的信仰,無論是宗教還是人事物,人們都應該相信自己所能掌握的一切,到了結尾的Burning Off Impurities彷彿給我們帶來新的力量。

Grails - Silk Road


2007年9月15日 星期六

Pavement - In The Mouth A Desert

1 意見

暑假兩個多月總比我們想像過的還快感覺這段時間似乎都用在很瑣碎的事,不是到處看團就是和朋友四處鬼混,不然就偶而被電影感動一下,就像不懂世事的四歲小孩般過著悠閒與無憂的生活,當然這種日子不會一直持續下去,我們還是得重回校園,拾起厚重且難以理解的書本,經歷過一段叛逆與反抗的時期後,我依然要回到競爭的龐大陰影底下,彎起日漸沉重的笑容去面對世界,只有一個人獨自在角落聽起音樂才能暫時脫逃這有點臭的世界,但我們很清楚知道,音樂並不能永遠帶著我們離開這裡,現實一定是比地心引力還要強勁幾億倍,就算是再吵的噪音將我轟出於太陽系,我依舊回的到這裡。




到底有多少人聽過這首PavementIn The Mouth A Desert,那些聽過的人們是否與我有相同的感觸,他們會因為那蜿蜒的吉他聲響起伏而抱懷感動嗎,常常想著這些無聊的問題,只會換來空氣一連串無聲的回應,該死的自以為式落寞也突然跑出來湊熱鬧,即使是聽過Here一遍,那簡單的旋律就不可能從耳中記憶的區塊消除,歌詞寫的I guess a guess is the best I'll do,我所能盡力去做的也不過是猜測了一個猜測,那些不確定因素使腦中思緒不停翻轉,阻斷你的睡意,因此在這個夜晚只能乾瞪距離幾公尺視線的天花板。

離束縛的日子越近,重複撥放Pavement的次數也會不斷增多,1994年當Crooked Rain , Crooked Rain發行時,我大概只有個位數字的歲數,等到十幾年後,它出現在耳際,就像早已乾枯的心靈荒原降落下無數的彎曲雨滴,使得荒原有了再度重生的機會,Stephen Malkmus聲音給人認為像自己好友似的親切,沒有大明星完美聲線的修飾,略帶沙啞有點荒蛋,不時還喜歡亂吼亂叫,但又不失感性,Crooked Rain , Crooked Rain歌曲的完整性,使它成為在90年代另類搖滾的經典專輯一點也不為過,一種永遠不會熄滅的活力,就算明天的日子很糟,我們還可以用今天不睡覺的虛弱力氣去簡單應付那些看似複雜的事情,不用擔心,一切都會變的輕鬆無比,猶如飄散空中的毛羽,相信我。

Pavement - In The Mouth A Desert

Pavement -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