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A Pale Blue Rosary

2012年9月23日 星期日

關於音樂網站 :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2 意見


  寫了關於音樂的部落格也有好幾年了,從高中、大學、到現在出社會,沒有間斷的紀錄一些聆聽的文字,途中一直在找尋、嘗試一些書寫音樂的方式,雖然現在看起來還是沒有太多的長進,但我始終能在當中找到做這件事的熱情,然而這樣熱情的小火焰,總覺得這輩子好像都不會熄滅了。

  也是近幾年才從獨立音樂中,體會到一些以前從未思考過的事,所謂的獨立一直都是一種D.I.Y的精神,不只是製作音樂的形式上,也關乎一個人的思考模式、對周遭世事的看法,以及從主流價值外找到自己思索議題的方式。我們知道主流媒體以怎樣手法來操作議題,關注社會現象的表面層,忽略一些更值得被關注的事,面對這樣的情況,很多時後都是無能為力,且麻木的。但是否真的無能為力呢,於是我們決定嘗試做一個音樂網站,以我們對獨立音樂這個領域的認識來提供一些音樂新聞、專題報導、樂評,不敢說能做得面面俱到,也不確定能改變些什麼,至少能讓這塊土地上的大家多知道一些國內外的音樂資訊也好。

  網站名稱是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深晨),取自The Jesus and Mary Chain專輯《Darklands》的一首歌。很多時後,聽到一首好歌就如同浸沐在春季早晨的下,有點溫暖,帶著希望的氣息,那一刻,你知道自己能面對所有的事情,即使踏入黑暗也已經有不畏懼黑暗的勇氣。

  沒有人能教你怎麼去聽音樂,任何的樂評都不能,我們只能以引導的方式將這些音樂推薦給你,提供一些參考,你必須用自己的好奇心去聆聽、去評斷你是否喜愛,建立起自己的喜好,找到最適合你的聽音樂方式。關於音樂創作,我覺得多方位的攝取各類型的音樂養份對創作是很有幫助的,你不會輕易得就被某些類型限制住,被貼上那些不容易被撕下的永久標籤,你可以看的更遠更廣,受到更多的啟發。後來你會知道,在這個廣大的音樂世界遊歷,實在是一件很相當有趣的事。

  這些天R.E.M的〈These Days〉一直激勵著我,讓我重新去思考做這件事的價值,讓我思考現在年輕人必須站在什麼樣的位子。用熱情去做想做的事吧,不要忘記那些音樂教過你的事,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所能帶來的改變。

We are young despite the years we are concern
We are hope despite the times
All of the sudden these days
Happy throngs take this joy wherever wherever

網站連結:Deep One Perfect Morning


另外我們也徵求樂評、音樂有關的專題,如果你有興趣,歡迎跟我聯絡
 

2012年9月22日 星期六

Deerhoof – Breakup Song

0 意見

  要如何作出永不妥協的音樂呢?實驗流行樂隊Deerhoof一直走在這條理念的路上,在他們的曲子上很少能找到所謂的架構與規則。剛開始聆聽時,你很難預期下一秒鐘出現在你耳朵前的會是什麼樣的聲音,但也因為如此,你可以在他們的音樂中找到很多的驚奇與樂趣,而且絕對不會艱澀難懂。如果真要說Deerhoof的音樂有什麼潛在的規則話,那也就是四位團員以腦內創意所碰撞出的方式吧,這也不是用「酷」這個有點距離感的形容詞能夠來形容的,簡單來說就是好聽又有趣。

  往回看,《Breakup Song》已經是他們的第十二張專輯,當然,這張還是奇怪的不減過往聆聽上的趣味。把《Breakup Song》想像是一綑捲起好的地毯,找塊寬廣的地板,展開那張地毯,你會看到毯上五顏六色的奇異圖騰與不規則的對稱線條,有點眩目,不過坐在上面毛茸茸的卻很舒服。女主唱兼貝斯手的Satomi Matsuzaki同樣以童稚唱著日式口音的英文,隨性的哼唱著旋律,有時候則是以一些連串的發聲詞來當作旋律,悅耳又可愛,但這樣的可愛配上鼓手Greg Saunier與兩位吉他手John Dieterich和 Ed Rodriguez張牙舞爪的即興鼓擊與噪音,居然也不顯得任何違和。

  〈There's That Grin〉的合成聲效相當有電玩感,中後段的雙吉他變奏,左右聲道此起彼落,就像遇到遊戲中的大魔王一樣,角色的技能鍵先預備好,準備迎戰。Satomi在〈Bad Kids to the Front〉的歌詞唱著:「你不會知道,我在裡頭唱的是什麼歌。」她讓一首歌不再只是一首歌,反而像是一個藏著秘密的黑色小盒子,正等待被找到打開的方法。

  《Breakup Song》有些地方雖然使用到很重的合成器效果,但並不完全依賴在上面,三件式樂器依舊是曲子的主軸,像〈Zero Seconds Pause〉和〈To Fly or Not to Fly〉中流暢的變奏,讓人完全無法預期旋律的行蹤,這也是他們和大多樂團不同的地方,他們絕對不會以同樣的手法來玩一首歌。
  
  〈The Trouble with Candyhands〉實在太可愛了,強烈的節奏與頓點,順耳的流行旋律,無疑是完美的Deerhoof式舞曲。專輯最過癮的還是〈We Do Parties〉的雙人電吉他亂鬥,該怎麼說,如果你對最近的吉他音樂感到無聊的話,這首絕對是一錠解藥,粗裂感的破音與極富節奏感的刷奏,嗯,很帥。

        瑪莉歐的燒鬍鬚舞曲〈Mario's Flaming Whiskers III〉有很棒的電子節奏,機械式聲效,又一次讓人重回過關斬將的電玩樂趣。

        長度只有三十分鐘的《Breakup Song》聽來非常的精煉,好像把整個宇宙都給濃縮起來了,現代的、古代的、新的、舊的、雜七雜八的,什麼都在,聽完才發現這些音樂到底跟專輯名稱「分手歌」有什麼關係,好像也沒什麼關係。有次,有人問鼓手Greg要怎麼解釋你們的音樂,他說:「他們的音樂就已經在解釋他們的音樂了。」


2012年9月15日 星期六

Cult of Youth - Love Will Prevail

0 意見
      Cult of Youth的《Love Will Prevail》是一張充滿黑暗、力量、溫柔的專輯,而能擁有這樣的特質無疑是來自於主唱Sean Ragon淬鍊多年的結果,早在Cult of Youth有現在的樂團樣貌前他已在家錄製無數的歌曲,後來又在紐約布魯克林開了間名叫Heaven Street唱片行,並在唱片行後頭建立自己的錄音室,這張《Love Will Prevail》便是在這間錄音室的錄製下所誕生,他在訪談中也提到不少錄製過程的艱辛。

  Sean Ragon年輕時受Neofolk曲風的影響至深,諸如Death in June、Current 93、Coil等都是他所喜愛的樂團,也因為這些影響,Cult of Youth的音樂除了以民謠為核心元素外,還多了些後工業、後龐克的味道。鼓手Glenn Maryansky也是團內的另一位要角,你可以聽見Cult of Youth的特點在於大量的木吉他刷奏與沉重鼓點的行進搭配,他的鼓擊讓每首曲子聽起來更加有力道,每一個小節都俐落有致,而女提琴手Christiana Key的琴弦拉奏則為曲子添加幽美深邃的華麗感。

 《Love Will Prevail》無論在製作或編曲的細膩度上都比前作來得出色不少。專輯的開場先獻上一曲沉重的〈Man and Man's Ruin〉,起先是小鼓再來加重節奏,急促的琴弦聲與長號吹奏鋪成整段旋律,相當有勁的開端。〈Golden Age〉輕快有力的鼓組與貝斯韻律成了主秀,Sean Ragon的嗓音在混厚與嘶吼中反覆著主副旋律,到了〈Prince of Peace〉又變得迷幻溫柔,彷彿在世界失控前,依然高舉著和平旗幟。

 〈Garden of Delights〉的黑暗氣氛讓我想起一些Death in June的曲子,沉重的鼓點、紛亂的電氣音效、Sean Ragon由憤恨的高吼突如轉為正常的唱法,完美的接續下一首〈A New Way〉,貝斯低音、琴鍵聲、長號、木吉他刷奏、電吉他噪音頓時都湊在一塊,Sean Ragon改用激昂的嗓音將旋律點帶至最高,氣勢十足。

  我相當喜愛〈New Old Ways〉中重度分明的鼓點與旋律鋪陳,中段的吉他旋律像極了Joy Division,後段電吉他延遲聲效與長號的融合異常迷幻,如同黑潮來襲一般,氛圍感濃厚,這樣的編曲方式超出常理卻很有意思。節奏緊實的〈The Gateway〉又再度開啟黑色的另一章節,Sean Ragon唱著幽幻迷離的旋律卻又不忘著紛怒意識的陳述。

  《Love Will Prevail》徹底展現出Sean Ragon譜寫黑色曲調的功力以及製作的成熟,而在專輯的背後則是那股堅持到底的獨立製作精神,相信他們的聲勢在未來將會越來愈壯大。青春的邪典崇拜,愛終將戰勝一切。


2012年9月9日 星期日

The xx – Coexist

0 意見
         經過首張同名專輯的成功後,The xx的第二張專輯勢必會遭受樂迷們放大檢視,不過他們似乎也不妥協於過往的成功模式,來複製出一首首簡約的流行樂來討好大眾。《Coexist》聽來似乎更加沉穩內斂,像是將一段感情結束後的依戀與內心話語融入到曲子裡,你可以在歌詞中找到那樣傷感的詞句,或許不是他們的親身經歷,但在Romy Madley Croft與Oliver Sim的對唱下,當中的情感並不存有任何真摯的假像。

  我最欣賞The xx的一點仍是他們的音樂製作,二十初歲的年輕製作人Jamie Smith除了掌握樂隊當中所有鼓機節拍,還是一名音樂口味涉獵廣泛的DJ,舉凡嘻哈、R&B、靈魂、實驗電音都在他的撥放清單中,所以讓The xx聽來並不是一組單一樂種取向的組合,他們有著節奏藍調的旋律、外加透亮的電吉他單音、韻律有致的低音線還有Jamie Smith的創意鼓點,在同名專輯中可以聽到所有的樂器表現都有各自的亮點。

  正當期待Jamie Smith會用怎樣有趣的方式來製作《Coexist》時,則沒料想到他選擇用更低沉的方式來營造出整張專輯婉約的黑色調氛圍,也收回了他那精湛的擊鼓技巧。不少曲子聽來像是取用電子樂手Burial灰暗的dubstep節拍,讓曲子在黑暗的夜色中得以行進;如〈Chained〉使用緩慢的兩拍節奏,將那種兩人之間的枷鎖感顯現出來,即使彼此感情已逝,心中的思緒還是徘徊在是否給予對方自由與鍊鎖之間。

  〈Reunion〉中詭幻的音效、殘響的慢拍,在月光的暈亮下等待與戀人重聚,隨著加重節拍的留白,只留下等待落空的結局。〈Sunset〉由低音與鼓拍展開日落的場景,描繪出戀人分離又再度巧遇的疏離感,詞裡字字句句的感嘆,也讓〈Sunset〉成為《Coexist》中最傷感的曲目。

  當Oliver在〈Missing〉唱著"My heart is beating"時低沉的節拍也猶如心跳般打在耳膜上,不得不佩服這項製作上的巧思,此時,空幻的吉他聲響也畫過了腦中一幅幅思念的畫面。〈Swept Away〉則用了相當舞曲的節奏,但依舊是抑鬱且低沉。

  雖然《Coexist》選擇了不流俗的方向,但卻仍舊帶不回首張專輯給人的驚艷感,旋律性也流於相似與平淡,不過無庸置疑的是,《Coexist》在情感與整體的氣氛上都輕易的讓人浸入他們對感情分崩離析的黑色詮釋中。


2012年9月2日 星期日

Go-Kart Mozart - On The Hotdog Streets

0 意見
      Go-Kart Mozart雖然作為英國獨立樂隊Felt主唱Larwence的個人計畫,但名氣卻始終不及於Felt,也沒有取得太多商業上的成功,不過對Felt的樂迷來說,只要Larwence還繼續創作音樂,那便是一件值得萬幸的事。八零年代的結束替Felt的音樂畫上了句點,Larwence從此不再走回頭路,重新由Denim出發,再到現在的Go-Kart Mozart,玩著Glam Rock、俏皮的Indie-Pop甚至是電子流行樂,一甩過去鬱悶的文人形象。從近期的訪談中,會發現他隨著年歲的增長對人生得態度也日益樂觀。

  距離Go-Kart Mozart上張專輯已間有七年之久,這次Larwence琢磨多年所帶來的《On The Hotdog Streets》可是一張頗具野心的雙碟專輯,他也宣告著:不要鼓勵你的朋友下載、拷貝、燒掉這張專輯,這無疑的是張嘔心瀝血之作。

    到底有多嘔心瀝血呢?聽完專輯後的確會讓人認同Larwence在創作流行旋律上確實很有一套,他在《On The Hotdog Streets》中運用各種奇趣的合成器音色與鼓機節奏來編曲,搭上他朗朗上口,漫不經心的泡泡糖旋律、詼諧的詞句,實在是令人感到歡樂至極。

  五十一歲的Larwence好像永遠都不會老,詞裡寫的除了對世事、政治的嘲諷,還有像是在〈I Talk with Robot Voice〉等曲中所描繪到的年輕人對性的懷疑和直白,他彷彿停留在某個年輕歲數,以那歲數的觀點來看待事情。〈White Stilettos in the Sand〉緊湊的鼓機節奏與多變的合成器疊奏,展現出Larwence在編曲上的創意。〈Synth Wizard〉和〈Spunky Axe〉裡的電子旋律與電吉他刷奏搭合的恰到好處,聽來有股狡猾的氛圍,即使重覆著同樣的旋律也不讓人厭膩。

      〈Ollie Ollie Get Your Collie〉的旋律總讓我想起Felt,但卻歡樂到給人有種惡搞的感覺。作為專輯裡少數的慢板歌曲,〈As Long As You Come Home Tonight〉實在是老派的有點趣味,優美的鋼琴旋律配上古怪的電子節拍和Larwence有點想認真唱又不太認真的感覺,總和就是給人一種無害的幽默感。

        不論《On The Hotdog Streets》的曲調有多麼流行,Larwence確實在上頭注入了一套概念,以他獨特的詼諧,讓人體認到在無趣的現代生活中,你還能用更多有趣的角度去看待事情。走在勞倫斯的熱狗街道,男男女女們拿起那速製的熱狗堡,除非一口咬盡,也不願抽張完整的衛生紙來互相擦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