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是不斷聽著Scott Walker的音樂,由早期的室內流行樂一直聽到近期較偏向於前衛音樂的作品,聆聽的過程彷彿經歷一場時光倒回與前轉的錯置巡禮。我相當喜歡六零年代末期所發行的《Scott》到《Scott 4》這四張經典專輯,這四張專輯幾乎可以說是一氣喝成的同質性作品,但每一張作品又含有不一樣的情緒以及風情在裡面;在那樣的時代,Scott Walker的出現無疑將室內流行樂的曲式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深受比利時歌手Jacques Brel的影響,Scott Walker早期的歌唱方式蘊有一種豪放的浪漫情懷,他的嗓音時而深沉、時而高昂,音韻婉轉流順,欲然能將人吸入到他嗓音所產生出來的漩渦當中,那樣的漩渦充滿著洛杉磯到倫敦的街頭景色,一幅幅愛人相聚相離的黑白定像,以及夏季至冬季由窗櫺外看出的時代光影。
如果要從這四張專輯挑出我最喜愛的一張,那必定是《Scott 3》,《Scott 3》雖然沒有前幾張專輯如此恢弘的室內樂編曲,但減少樂器的相互交疊也使人將注意力轉回到他的歌聲與編曲的細節上,許多樂器加入的方式以及編奏都是十分微妙的,氣氛的營造也能輕易的將聽者引入到另一處美妙的情境。整張專輯滿溢不少鬱悶寡歡的曲調,從〈It's Raining Today〉開始,秋季的街角開始下起細雨,他抽著菸,透過煙霧的白濛看著愛人的臉龐,如此陷入了思緒的無限蔓延。
〈30 Century Man〉是《Scott 3》中的第八首歌,亦是Scott Walker在06年上映的紀錄片的名稱。這首歌與其他同專輯的歌曲幾乎是不同調性,沒有任何室內樂器的輔助,純粹只有一把木吉他彈奏,由三個和絃所譜寫出來的一首一分半的曲子。歌詞寫道:「看那侏儒與巨人,你想成為哪一個?如果你都不想成為兩者,就把自己冷凍起來像個三十世紀的人吧。」如同他自己,或許那些名氣的起起落落都已不再重要,他將自己拋向三十世紀外,也將他的音樂拋向時代的前端,Scott Walker從來不在同一個定點停滯不前。
由1984所發行的《Climate of Hunter》開始,Scott Walker嘗試了許多當代搖滾音樂的風格,亦將古典樂以及室內樂的結構轉變得更為實驗化,你可以感受到一股迷離的氛圍在其中。此外,他的嗓音也變得渾圓低沉,仿如將黑暗含糊在喉中,歌唱出一種詭譎的音韻,然而,這些轉變也象徵著向以往的樂迷揮手告別。
相隔11年後的《Tilt》,Scott Walker又走向了更深的黑暗處,在黑暗的深處破繭重生,他將實驗聲響的運用發揮得淋漓盡致,你可以聽見所有歌曲的旋律性都呈現發散的狀態,簡言之,這並不是一張容易找到聆聽方向的專輯。但正當你覺得他已經玩遍所有路數後,加入4AD廠牌後所發行的《The Drift》中,他又做了各種不同的聲響嘗試,包括將敲打豬肉的聲響做為歌曲的節拍。當中所有歌曲的氛圍包括歌聲都聽來都像走進了一處幽暗的密林,在深夜聆聽時甚至會讓人不寒而慄,一陣的低吟,又一陣巨響傾到在耳前,你無法預料聲音將會由何處來又從何處去。總體說,《The Drift》實質是一場現代音樂的融合異變。
從第一張專輯《Scott》聽到《The Drift》,Scott Walker的音樂使人猶如置身於各種不同的時光場景中,豪邁、光明、鬱悶、陰暗,流行音樂到音樂解構,在此,你無法預知他(甚至是未來)的音樂又會往何處走去。他曾是歌謠時代的巨人,但他從不眷戀每雙眼中的迷戀,人們隨著他的音樂,回到過去又走向未來。Scott Walker,這位來自三十世紀的音樂紳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