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A Pale Blue Rosary

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

Arco – Yield


聆聽Arco就像是待在寂靜黑夜的盡頭,無法再往前一步,也沒有後退的勇氣,此時,孤獨是唯一的陪伴,以為回憶的傷口早已痊癒,卻被星辰的光芒所揭開,疼痛依舊。

《Yield》距離上一張專輯《Restraint》已經有六年的時間,或許是因為他們追求作品完美的緣故,作品的間隔才相距的如此漫長, 但只要他們有作品出爐,每一次的細膩表現從不讓樂迷失望。令人惋惜的是,他們在新專輯發表後也同時發佈消息說,這有可能是他們的最後一張專輯。

如果《Yield》是Arco音樂歷程的終點,那連同上兩張專輯《Coming to Terms》和《Restraint》,我自己擅自把他們稱作為「憂傷三部曲」,就如同許多電影作品系列的簡稱。這三張專輯維持著相同的調性,圍繞著孤寂、希冀、傷感,等一些無名狀的情感。

Arco的音樂除了以簡明的民謠為基調,還添加了室內樂的成分,弦樂組將旋律的情緒描繪的更具迷人的色彩,這多少也讓我想起Nick Drake的編曲方式,黑暗、低迴、鬱鬱寡歡,而主唱Chris Healey的嗓音有著如同Elliott Smith般的低沉氣質,這點更是我對他們的喜愛之處。


第一張專輯《Coming to Terms》可以說是完整度相當高的作品,無論是旋律性還是耐聽度都足以媲美Elliott Smith的《Either / Or》,自成為獨自深夜聆聽的經典。


《Restraint》則是更深一層的自我沉溺,〈Perfect World〉這首歌更帶領置身在不完美世界的自己前往心裡的理想國度。他們的旋律將思緒好好沉澱在腦中的一個區塊,使你靜靜思考著自身各式繁瑣的小事。

最後,《Yield》成為Arco另一個細緻部分的結束。〈Eyes to See〉的吉他單音轉折的令人黯然沉醉,即使是標準的主歌-副歌編曲也相當不俗,〈Stars〉的木吉他刷奏與琴鍵營造出輕盈的氛圍,如同一首搖籃曲獻給整個無語的星夜,想起小時後所聽到與星星對話的故事。

專輯後半歌曲的空間感相當豐厚,諸如〈Micheal〉以及最後一首的〈Down〉,只能說他們有很好的寫歌才華,即使隱沒的不得人知曉也無所謂,名氣對他們來說從來就不是音樂價值的依據。

Arco就如同自己的私藏樂隊,屬於每一個人的孤獨時刻,當你疲倦所有,它始終將能給你一個將外界自我隔離的孤寂庇護。

2 則留言:

  1. 昨天剛巧聽到Arco,覺得很美。
    想搜尋一些樂評,才逛到這,看到這篇。
    也很喜歡你的文字,
    接著發現這私藏了許多美好的音樂,
    謝謝,一直在找這些。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