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樓頂往下看,試著測量離地面的距離與可能到達地面的時間,
眼前有著該有的景色、丁點大小的人們。如果我沒往下跳,
又該如何親身體會那距離與時間的愴然,不少人嘗試過往下跳那滋味,
但卻從未有人告訴我們那滋味後面所暗藏些什麼。
在尼克.宏比的故事中,四個萌生自殺念頭的人在頂樓相遇,他們遭透了,每個人都有想自殺的理由,但事情又不至於無法挽回,每個角色的身上都缺了一個角,但他們的角又和彼此的角互相契合。在現實生活上這四個人,幾乎是不可能湊在一起的組合,馬汀是個聲名狼藉的電視名星、阿傑是個失意的搖滾樂手、潔西是個叛逆少女、莫琳是個植物人兒子的媽媽,這四個人都想自殺,但事情似乎沒有他們想像的那麼壞。他們並不是就此變成了解對方的知心好友,而重點是他們都不快樂且沒人懂他們。有共同點,就足以成為彼此的慰藉,是這樣的原由使得他們從大樓走了下來,生活得以延續。
A Long Way Down「往下跳」是一本讓人看了會喪失存活意志的書嗎?這答案絕對是否定的,整本書幾乎充滿著角色對自我的嘲諷,不少令人會心一笑的對話情節交雜其中。書中角色互換的寫法,更讓人理解每個人自身的觀點與想法,你可以輕易的就將書中人物在腦中描繪出來、無論是性格還是習慣都很鮮明的浮現。
書中的阿傑說:我們是一個四人團體,像搖滾樂團一般,少了誰都不行。就是這個團體的論點,讓他們互相定期聚會,也能說是幫助彼此,或許裡頭,潔西並不是一個討人愛的角色,但她說話方式的直接和許多古靈精怪的點子,卻也是讓故事得以精采的原因,她希望大家能聚在一起,因為這總是有幫助。想想我們現實生活上也有這樣的團體,並不是因為我們一起玩音樂,而是我們懂彼此,我們是同類,只要聚在一起就是就可以創造出好的歌曲,但那是行而上的歌曲,就是創造擁有美好旋律的故事。
尼克.宏比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樂迷,從著作「失戀排行榜」的唱片行店員,到「三十一首歌」對流行音樂的熱愛,這讓同是樂迷的我從中找到許多樂趣,每當書中提到自己聽過的音樂時總會有那麼一點興奮,在讀著「往下跳」的中段部分,我突然想起R.E.M的著名歌曲Losing My Religion,而就在書的後段卻出現阿傑在街上演唱的Losing My Religion,這個巧合也讓我想起關於失去信仰的人們,是否更容易對生命放棄。
阿傑說:「想死似乎是想活下去的一部分」,我多少都有點想死,但因為如此我才活的有點憤世,在抵達死亡的途徑中,有著更強大的力量支撐我到達死亡,或許,那力量就是誇耀的活著。
就像在深水的池子裡,我們總要一直往下沈,才能一腳蹬著池底,把自己送上水面....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10/20/2009 10:45:51 AM)
相當好的譬喻,很高興妳也看了這本書
我想,有些人總是在下沉的過程就缺了氧
但看完《往下跳》後倒是增加了我們的肺活量
以致於還能將自己送上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