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8日 星期日
路邊聽見一隻鳥
張貼者: pblue 於 中午12:43 標籤: Sound Memory記得小時候,曾在公園撿起一隻黃綠毛相互交錯的小型鳥種,它不像麻雀那麼怕生,反而溫馴得喜愛讓人輕撫它的雙翅。後來因為好奇將它帶回家飼養,我從未買過正統的鳥飼料給它食用,反而是用一般早餐的榖類麥片與麵食來取代,它依然吃的津津有味,那不愛偏食的隨意個性使它也不時吟唱一兩首旋律不錯的小調,但它太過害羞,只要有人出現在它眼前,隨即就會停止歌聲行進,像個慘綠年少的民謠歌手有著不讓人輕易發現的小秘密。有天,它獨自離開這個曾經收留它的短暫住所飛奔窗外,我流了幾滴眼淚後清楚的知道它不會再回來,也徹底體會到人跟鳥相處久了多少會產生一些情感,而那情感的共同點是自由,我們就如同籠中鳥依樣渴望著自由,想起The Beatles的”Free As A Bird”,John Lennon慵懶著嗓音,唱著要像翔翱的鳥般一樣自由,讓人彷彿聽著歌曲就能飛翔天際那樣愜意。
印象裡The Beatles還有三首與鳥有關的歌曲,像是歡愉的”And Your Bird Can Sing”、” Blackbird”還有”Norwegian Wood (This Bird Has Flown)”。當中我最喜愛的是收錄在White Album裡的”Blackbird”,這首歌常讓我感到有某種激勵的意像,歌曲當中不斷出現鳥鳴,初生的黑鳥試著展開雙翼,它們從一出生就等待著能夠自我飛翔的時刻。而在”Norwegian Wood”則是用看到鳥的紛紛飛去來形容愛人早已離去的失意。或許從這些歌曲中就可以察覺,所以有動物裡除了貓狗,鳥的習性是最常被人們拿去當作歌曲隱喻的,當然John Lennon似乎也特別對鳥情有獨鍾。
除了象徵自由,鳥的優雅姿態也可以如同一個歌手的輕靈聲音,在Marissa Nadler的專輯Songs III: Bird on the Water裡,不光封面有隻鳥的樣式,整張專輯所帶來的聆聽感受更有著青鳥飛越翠綠溪谷的美感。Marissa Nadler的口音像是由鳥化做的民謠女聲,輕柔的撫慰著心靈上破洞的傷口,雙手在十二弦木吉他與斑鳩琴所撥弄出的無暇旋律如同白羽的純淨色澤叫人沉醉不已,當中也翻唱了Leonard Cohen的名曲”Famous Blue Raincoat”,更替原曲添加幾分從未有過的憂美愁緒。
然而是否民謠歌手都對鳥有著緊不可分的情愫,這還讓我想起Vic Chesnutt去年的作品North Star Deserter封面有著一隻鳥欲飛上的圖像。Vic Chesnutt因十八歲的一次意外而需要坐在輪椅上才能自由移動,經歷幾次劇變的他,拿著一把吉他唱著自己所彈出的歌曲。在一次的演出當中受到R.E.M主唱Michael Stipe的賞識,拿錢資助他出了第一張專輯,如果沒有Michael Stipe,他的人生也會因此走向不同的道路吧。Vic Chesnutt在North Star Deserter當中不只保留另類鄉謠的基調,還加入GoodSpeed You ! Black Emperor 的後搖滾曲式,在滂沱的氣勢下,如同鳥的意志,那股強烈想飛的慾望,彷彿聽得出他有著想站起的意志力,伴隨著歌聲提醒人們他的堅強。
以往早晨的房間窗台總聽得見偶然飛來的鳥叫聲,不知為何,聽見鳥鳴的機會一天比一天少。我們或許從不曾仔細聆聽它們,有了音響,有了I pod,自然的聲音總是最容易被忽略,尤其是在這個有點潮濕自閉的城市。或許有天當它們不再對我們訴說餘音時,音樂創作人與詩人都會少了一半的靈感,然後造成一種因果關係,沒有靈感就沒有創作也就沒有好音樂可欣賞,這樣說可能有點荒謬且沒有科學根據,但鳥對於人來說,是有一定的藝術重要性存在吧。
此文原是寫給大聲誌的鳥專題,但因未發行,故此刊在此處。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