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A Pale Blue Rosary

2008年9月28日 星期日

路邊聽見一隻鳥

0 意見


記得小時候,曾在公園撿起一隻黃綠毛相互交錯的小型鳥種,它不像麻雀那麼怕生,反而溫馴得喜愛讓人輕撫它的雙翅。後來因為好奇將它帶回家飼養,我從未買過正統的鳥飼料給它食用,反而是用一般早餐的榖類麥片與麵食來取代,它依然吃的津津有味,那不愛偏食的隨意個性使它也不時吟唱一兩首旋律不錯的小調,但它太過害羞,只要有人出現在它眼前,隨即就會停止歌聲行進,像個慘綠年少的民謠歌手有著不讓人輕易發現的小秘密。有天,它獨自離開這個曾經收留它的短暫住所飛奔窗外,我流了幾滴眼淚後清楚的知道它不會再回來,也徹底體會到人跟鳥相處久了多少會產生一些情感,而那情感的共同點是自由,我們就如同籠中鳥依樣渴望著自由,想起The Beatles的”Free As A Bird”,John Lennon慵懶著嗓音,唱著要像翔翱的鳥般一樣自由,讓人彷彿聽著歌曲就能飛翔天際那樣愜意。

印象裡The Beatles還有三首與鳥有關的歌曲,像是歡愉的”And Your Bird Can Sing”、” Blackbird”還有”Norwegian Wood (This Bird Has Flown)”。當中我最喜愛的是收錄在White Album裡的”Blackbird”,這首歌常讓我感到有某種激勵的意像,歌曲當中不斷出現鳥鳴,初生的黑鳥試著展開雙翼,它們從一出生就等待著能夠自我飛翔的時刻。而在”Norwegian Wood”則是用看到鳥的紛紛飛去來形容愛人早已離去的失意。或許從這些歌曲中就可以察覺,所以有動物裡除了貓狗,鳥的習性是最常被人們拿去當作歌曲隱喻的,當然John Lennon似乎也特別對鳥情有獨鍾。

除了象徵自由,鳥的優雅姿態也可以如同一個歌手的輕靈聲音,在Marissa Nadler的專輯Songs III: Bird on the Water裡,不光封面有隻鳥的樣式,整張專輯所帶來的聆聽感受更有著青鳥飛越翠綠溪谷的美感。Marissa Nadler的口音像是由鳥化做的民謠女聲,輕柔的撫慰著心靈上破洞的傷口,雙手在十二弦木吉他與斑鳩琴所撥弄出的無暇旋律如同白羽的純淨色澤叫人沉醉不已,當中也翻唱了Leonard Cohen的名曲”Famous Blue Raincoat”,更替原曲添加幾分從未有過的憂美愁緒。

然而是否民謠歌手都對鳥有著緊不可分的情愫,這還讓我想起Vic Chesnutt去年的作品North Star Deserter封面有著一隻鳥欲飛上的圖像。Vic Chesnutt因十八歲的一次意外而需要坐在輪椅上才能自由移動,經歷幾次劇變的他,拿著一把吉他唱著自己所彈出的歌曲。在一次的演出當中受到R.E.M主唱Michael Stipe的賞識,拿錢資助他出了第一張專輯,如果沒有Michael Stipe,他的人生也會因此走向不同的道路吧。Vic Chesnutt在North Star Deserter當中不只保留另類鄉謠的基調,還加入GoodSpeed You ! Black Emperor 的後搖滾曲式,在滂沱的氣勢下,如同鳥的意志,那股強烈想飛的慾望,彷彿聽得出他有著想站起的意志力,伴隨著歌聲提醒人們他的堅強。

以往早晨的房間窗台總聽得見偶然飛來的鳥叫聲,不知為何,聽見鳥鳴的機會一天比一天少。我們或許從不曾仔細聆聽它們,有了音響,有了I pod,自然的聲音總是最容易被忽略,尤其是在這個有點潮濕自閉的城市。或許有天當它們不再對我們訴說餘音時,音樂創作人與詩人都會少了一半的靈感,然後造成一種因果關係,沒有靈感就沒有創作也就沒有好音樂可欣賞,這樣說可能有點荒謬且沒有科學根據,但鳥對於人來說,是有一定的藝術重要性存在吧。

此文原是寫給大聲誌的鳥專題,但因未發行,故此刊在此處。

2008年9月27日 星期六

Storm

0 意見


"Lift Yr. Skinny Fists, Like Antennas to Heaven..."



這社會與人的動向看起來像是一種以風暴製成的系統,你看得見它從哪裡來,卻不知道它會從哪裡離開,你不會知道它的威力有多麼強倔,除非你身處系統中心外圍。

現在的我站立於中心,風雨的狂嘯怒吼離開了一陣,陽光稍稍從雲堆旁微現出頭,夏末的悶熱空氣轉變為秋初的清透微涼,我舉起自己這雙瘦材般的手臂,拳頭向著天際,像是執行一種連結,這使得天堂的境地離我趨於相近,彷彿隨可觸及,但只要我心中的信仰一有破壞變更,這連結也不過是如夢般的幻覺失去效用。

或許我從來就沒相信人死亡後有真正的去處,如果有,我也不想被歸類在任何一處,在風暴的系統中充滿太多人對人的定義,人對事物的定義,人對有形無形的定義,只有置身中心才能有一片平靜,中心內沒有人的定義,更沒有階級意識的神經迴路反射,中心只有自我孤獨與膨脹的自我意識。

有次,我離開平靜走進系統中心外圍,看著無數即將失去生命的軀體被風的強勁吹上,盤旋在空中,那裡有帶著棒球帽的小孩、掛著老花眼鏡的老人、頭盔破裂的年輕軍人,他們都在風暴下成了犧牲者。每個人眼角的最後一滴眼淚像雨般而下,穿融過知識份子冰凍已久的心,形成一種強烈且難以拒斥的感受。即使如此,他們每個人看起來都像在飛翔,像是獲得永生的自由一般,小孩的臉上沒有死亡的恐懼,反而還露有淺淺的微笑。

這是一場真實的惡夢,在我們腦中重複千萬遍的惡夢,就算沒有任何辦法停止,還是希望有天人們可以離開風暴,遠離外圍,逃離中心,不要再回到這龐大醜陋的利益系統。

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 - Storm

2008年9月25日 星期四

New Order - Turn My Way

0 意見


I don't wanna be like other people are
Don't wanna own a key, don't wanna wash my car
Don't wanna have to work like other people do
I want it to be free, I want it to be true



Turn My Way是New Order在Get Ready專輯中的第三首歌曲,不難聽出來當中還有Smashing Pumpkins的Billy Corgan獻聲,第一次聽時還以為主唱Bernard開始嘗試變聲改走妖魔化的歌路,查了資料才確定是光頭比利的聲音沒錯。

或許Turn My Way在專輯中的位置並沒有比其他單曲(Crystal或者60 Miles an Hour)來的突出,但在歌詞的意涵上卻大過於其他首歌曲,每當看著歌詞時總會讓我全身充滿脫逃現實的意志,尤其喜歡重複唱著副歌的部分。

「我不想像那些人一樣,擁有一棟大房屋的鑰匙,清洗名貴跑車,做著和他們一樣的乏味工作,我想要更真實的自由。」

要如何才能逃離資本主義下的物質生活,如果沒有答案,我們始終還是被困在這裡過著他們從不自覺的生活,而我又怎麼確定自己能不依靠慾望活下去,這需要勇氣,但付出勇氣的代價可能比我想像的還高。現在20歲的我,眼前的每條路看起來都像死路。

I drank in every bar in town
I filled my cup when I was down
I saw the things I wanted to see
Became the man I wanted to be
But then somehow I lost my way
I've got to get back there today

「我喝遍鎮上的酒館,沮喪溢出杯口,瞧見眼前的目標,成為我想當的人,但我始終迷失,最後還是得回到當初。」

不想麻痺自己習慣眼前的一切,不想看著人們因適應社會的細縫而扭曲,如果還有一點抵抗的能力,我不會忘記現在意志如此完整的自己。

New Order - Turn My Way

2008年9月18日 星期四

For Emma, Forever Ago

0 意見



只想專心聽一張妳所喜歡的專輯,聽一首妳喜愛的歌。如果可以,請讓我在妳耳邊輕輕的唱著,即使走調,哼著背不起來的歌詞,但卻也是專屬給妳的真實聲音,我想,愛使得盲目,也讓我看到更遼闊的世界,那是類似理想國的夢與最深層的寄託。

房間內,那把古典吉他的音永遠都調不準,我試著在永恆的失調中找到正確的和絃,寫一首關於藍色的情歌給妳。

枯瘦如材的愛與火在瞬間化為回憶的炭灰消失在我們所呼吸的空氣當中。

這裡的歌沒有我實際理解的意思,但每一首聽起來都像游牧居者的詩篇,而這個詩篇是關於一個男孩寄戀遠方女孩的故事,故事並沒有太多的曲折,沒有過鬱的心碎,彷彿只有溢滿而出的思念情緒。

Bon Iver - Blindsided


Bon Iver - Skinny Love

2008年9月13日 星期六

關於 Brit – Pop,九零年代的英式搖滾文化

1 意見

這是寫給搖研社的社課講義,可能對英搖迷來說沒有太深入的樂團剖析
但搭配Jarvis Cocker與Brett Anderson可能在年底攜手來台
希望對剛入門英搖的朋友有些幫助,也順便替自己腦內的東西整理一次。

Brit – Pop(英式搖滾)這名詞的出現是源自於英國九零年代初期起所蓬勃的流行音樂文化,而這個文化的引爆點則是要追朔到八零年代末,由於當時英國首相柴契爾的保守主義使得英國的文化呈現死板呆滯的狀態,年輕人只能過著無趣的生活,甚至無所事事像是面對一面死寂的高牆,一直到曼徹斯特樂隊The Stone Roses(石玫瑰)在1989年發行了同名專輯才讓年輕人意識到自己可以起身擊破那面政治產物下的高牆,無論是藝術作品還是搖滾音樂都成為年輕人們強而有力的反抗攻勢。

The Stone Roses被當地青年尊稱為「四位年輕的耶穌」。主唱Ian Brown有著憂鬱的迷人嗓音,吉他手John Squire精湛的藍調吉他技巧彷彿師承The Smiths傳奇吉他手Johnny Marr的神韻,貝斯手Mani跳躍性的bass line帶給曲子絕妙的低音鋪成,而鼓手Reni奇特的打鼓手法則是表現出Stone Roses最完美的節奏。這四個年輕的小夥子為曼徹斯特這個搖滾都市帶來新的榮耀,也成為英式搖滾發展最好的開端。

93年倫敦樂隊Suede發行了他們的第一張同名專輯,主唱Brett Anderson穿著皮衣以及中性的扮裝,不由讓人想起Glam – Rock之父David Bowie,而Brett陰柔的嗓音則是 The Smiths主唱Morrissey另一種浪漫的化身。Suede就代表著倫敦時尚雅痞外的另一種頹美,關於毒品、性、年輕與愛情的消逝去都成為歌詞中的詩篇。在Suede團員當中,吉他手Bernard Butler也佔著很重要的位置,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是他手上那把鮮紅的Gibson ES-335,粗糙卻不失優美的吉他音色帶領Suede進入下一張經典專輯Dog Man Star,但Bernard Butler卻選擇在Suede的全盛時期離開樂團,那年是1994年,也是英式搖滾正式爆發的一年。

 與The Stone Roses同鄉的Oasis是以Liam Gallagher與Noel Gallagher這兩兄弟為核心所組成的樂隊,他們在94年的第一張專輯Definitely Maybe中展現出相當自信的聲音以及吉他音牆,悅耳流行的旋律徹底席捲了全英國,彷彿承襲著六零年代披頭四的架式,成為英式搖滾流派中最經典的代表,專輯當中一曲Live Forever更成為英式搖滾的國歌。

同時,由四個藝術學院的學生所組成的Blur也發行了第三張專輯Parklife,他們反應著時下英國的生活狀態再加上音樂性的多變,相當受到樂迷們的擁戴。主唱Damon Albarn原本主修戲劇,但音樂以及年輕有力的唱腔才是讓他找到自我價值的地方,而帶著黑色粗框眼鏡的吉他手Graham Coxon受到Shoegaze樂隊My Bloody Valentine以及70年代龐克音樂的影響,在Blur中表現出過人的吉他天賦。Blur的音樂從來就沒有固定的形式,晚期的他們還加入美式Lo-Fi,甚至是電子實驗的音樂風格,讓人為之驚嘆。

95年發生了英式搖滾史上最著名的事件The Battle of Britpop,當時Oasis與Blur的單曲在同一天發行,兩首單曲分別是Roll With It以及Country House,在媒體的操弄下成了兩大樂團的對決,一邊是代表工人階級的Oasis,一邊是代表中產階級的Blur,兩方支持者互相較勁,最後Blur以274,000 的銷售量勝過Oasis,但這並不能帶表任何階級的輸贏,只不過是一項媒體無聊所製造出的紛爭。
                      
Pulp樂團95年發行的專輯Different Class,也正是反應著社會不同的階級,在經過不受重視的前三張唱片後,94年發行的His 'n' Hers逐漸受到樂迷喜愛,Different Class當中一曲Common People的出現成了英式搖滾的另一首國歌,主唱Jarvis Cocker對於社會的觀察以及心酸戀情的歌詞,還有搔首弄姿的舞台魅力,更成為他獨樹一幟的地方。

此時在牛津,一個搖滾史上最重要的樂團正發行他們的第二張專輯,而他們正是Radiohead,擺脫了第一張專輯Pablo Honey不成熟的吉他搖滾風格,在第二張專輯The Bends中Radiohead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主唱Thom Yorke自溺深淵的嗓音契合著所有慘情人的傷痛,而Jonny Greenwood的吉他聲響更帶領我們橫越天際,樂迷們總是可以在Radiohead的音樂中找到更深層的感觸,即使後來的他們到達更遙遠的實驗音樂國度,我們仍懷念這張專輯最純粹的吉他演奏。

Manic Street Preachers的主要作詞人Richey James從人世消失後,團員們重新整頓出發,在96年發行專輯Everything Must Go。褪去上一張The Holy Bible強烈的龐克曲調,批判意識,他們嘗試找到旋律的軸心加入弦樂的編制,從喪失團員的悲痛走出,主唱James Dean Bradfield還是保有他過往歌喉的力道,每一首曲子都展現出與以往不同的光明面,這也使得Manic Street Preachers接上英式搖滾的軌道。

96年也是Placebo發行第一張同名專輯的時刻,主唱Brian Molko雌雄莫辨的外表和嗓音對聽眾來說相當印象深刻,生猛的電吉他撥弦迅速的在你耳邊回響,這讓Placebo的音樂多少也帶著龐克的氣息。在97年的Without You I'm Nothing發行後,他們受到更廣大的歡迎,毒品、雙性戀等議題不斷在專輯中發酵,我們總是在Placebo找到一種難以言語的另類情感,有點灰暗中帶著悔澀。

英式搖滾中弦樂被使用的最令人深刻的歌曲莫過於是The Verve的Bitter Sweet Synphony,這首歌出自於他們97年的第三張專輯Urban Hymns,但早期的他們則是玩著迷幻的太空搖滾或是瞪鞋樂風,這也使得他們樂迷分成兩派,有人認為第一張專輯A Storm In Heaven太過艱澀難消化,也有人認為Urban Hymns太過像主唱Richard Ashcroft的個人作品。Oasis曾寫過一首Cast No Shadow給Richard Ashcroft,看得出Oasis也是The Verve的歌迷,不只如此,Mansun樂團的命名也是取自The Verve的歌名A Man Called Sun,可見The Verve在英式搖滾的地位之龐大。

Mansun在97年的首張專輯Attack Of The Grey Lantern中就展現出宏大的氣度,無論是曲與曲之間的完美連接,還是Paul Draper伸展自如的嗓音,或是吉他旋律的飄邈優美,都稱得上是完美的作品,而在下一專輯Six則呈現前衛的編曲風格,像是受到Pink Floyd的影響,Paul Draper的廣音域也在Six發揮的淋漓盡致,在音樂性也足以媲美Radiohead的經典作品Ok Computer。

英式搖滾對於整個九零年代流行音樂的影響相當龐大,除了與當時美國的車庫搖滾並駕齊驅外,還帶動整個英國的流行文化,音樂、服飾、政治的反動,但英式搖滾的興落也好似從樂隊們支持布萊爾的競選到對他執政的失望,不過對樂迷來說,這也是英式搖滾最黃金的十年,即使許多樂團早已解散或者變格,但對整個搖滾樂史來說已是最輝煌閃耀的一頁。

2008年9月8日 星期一

There Is A Light That Never Goes Out

0 意見



「帶我離開這裡」,妳說。於是此後我們就不再屬於這個地方,我想,用「流浪」這名詞來形容這一切也有點過於遷強,「流浪」始終沒有拋下過去,頂多算是暫時的脫離秩序或是時序,而我們則是要執行進一步的「離開」動作,不會帶有任何記憶,只有這一秒的瞬間,還有下一秒的未來。

我已忘卻家鄉天空的顏色、街道的潮擠、午夜過後未曾暗滅的霓虹燈管,而妳還留念著房內笑容依舊的玩偶。騎著車,風噗噗的拂在我們臉上作響,晚夏舒適的清涼氣息在呼吸系統舒展開來,我張大嘴巴吸入一口口的南邊海風,妳雙手緊緊抱著我的腰間,那是一種緊實的滿足。

道路兩旁的街燈開始往遠處暗去,我載著妳追著眼前那尚未熄滅的光亮,即使黑暗就在身後,我們仍無所畏懼的往前駛去。「今天別回家了吧」,我說。

我總相信,遠處那兒的光亮從未熄滅。

The Smith - There Is A Light That Never Goes Out


Take me out tonight
where there's music and there's people
who are young and alive
driving in your car
I never never want to go home
because I haven't got one anymore

Take me out tonight
because I want to see people
and I want to see life
driving in your car
oh please don't drop me home
because it's not my home, it's their home
and I'm welcome no more

And if a double-decker bus
crashes in to us
to die by your side
is such a heavenly way to die
and if a ten ton truck
kills the both of us
to die by your side
well the pleasure, the privilege is mine

Take me out tonight
take me anywhere, I don't care
I don't care, I don't care
and in the darkened underpass
I thought Oh God, my chance has come at last
but then a strange fear gripped me
and I just couldn't ask

Take me out tonight
oh take me anywhere, I don't care
I don't care, I don't care
driving in your car
I never never want to go home
because I haven't got one
no, I haven't got one

And if a double-decker bus
crashes in to us
to die by your side
is such a heavenly way to die
and if a ten ton truck
kills the both of us
to die by your side
well the pleasure, the privilege is mine

There is a light that never goes out
There is a light that never goes out
There is a light that never goes out
There is a light that never goes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