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A Pale Blue Rosary

2009年3月27日 星期五

Lotus Plaza - The Floodlight Collective

1 意見


繼Deerhunter主唱Bradford Cox的個人計畫Atlas Sound後,吉他手Lockett Pundt也化名為Lotus Plaza發行第一張專輯《The Floodlight Collective》。



Lotus Plaza的音樂相當氛圍化,充滿對童年美好的憧憬,猶如一連串的回憶漩渦與夢鄉囈語在耳朵旁呢喃。專輯封面騎著玩具馬的男孩正是Lockett Pundt最年輕的弟弟Matt,這也投射出Lotus Plaza音樂裡所包含的懷舊意像,有點泛黃模糊,緬懷陳舊的美好。小時後因為母親是Brian Ferry的樂迷,Lockett Pundt進而接觸到Roxy Music還有當中成員現在的環境音樂大師Brian Eno,對於這樣的啟蒙影響,不難想像Lotus Plaza的音樂是如此具有空間營造的質感。

Lotus Plaza的作品不少是由Lockett Pundt在家使用四軌錄音機來完成,即使是簡單的錄音配置,音樂聽來卻沒有喪失層次感,Lockett Pundt吟唱著簡單的旋律,用吉他與各種環境音效使Dream-Pop的曲式讓人沉入到另一種空間,有時像在深海看著自己吐出的二氧化碳氣泡慢慢下沉,有時更像是被彈射到外太空的星群中嬉遊。

相當喜歡《Quicksand》的飄邈無際,人聲呢喃成為音樂情境的一部分,再由明亮氣味的吉他單音為歌曲畫上一個韻味深長的註腳。《Different Mirrors》則找來Bradford Cox擔當鼓手的位置,算是唯一一首與Deerhunter團員合作的作品。

當中最有Shoegaze氣息的莫過於是《Whatgrows ?》,一開場的吉他噪音便使人聯想到My Bloody Valentine的某首樂句橋段,由此可聽得Lockett Pundt深受他們不少影響,甚至是間接影響起Deerhunter的編曲雛型。

Lockett Pundt提到,《Whiteout》這首歌的靈感來自於他年幼時期與家人去佛羅里達出遊的過程,當他坐在後座開啟窗戶,探出頭迎向陽光與微風的輕撫時,感受是無比的幸福,而最後一首《A Threaded Needle》則來自他一位喝醉酒的朋友所說的一句話,"Love is some kind of threaded needle"「愛像是某種螺旋紋路的針」, 引申譬喻為愛情讓人感到刺痛,尤是螺旋紋路的針留下的傷痕更是難以復原。

回到專輯名稱《The Floodlight Collective》,其實他與Bradford Cox所組的第一個樂團名稱就叫作Floodlight Collective,而同名歌曲多少有點懷舊的意味。在聆聽的時候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專輯還沒正式發行前,在網路上已經能找到向Lotus Plaza致敬的專輯,內容物是一些樂團們按著專輯曲目所自行創作的歌曲,跟原來的歌曲並沒有旋律上的關聯,但作品也都多以環境音樂為取向,可見不少樂迷對Lockett Pundt個人作品的支持與期待。

反覆聆聽著Lotus Plaza就像是玩著一個充滿驚奇的玩具,每一次都能聽到上一次所沒聽到的細微聲響,每一次都有令人漂浮的新鮮感,然後,我們隨著搖籃曲的步調慢慢沉入夢鄉,窺探著童年往事,找回早已失去的好奇心。




What grows ? - Lotus Plaza


Whiteout [nmnlblog] - Lotus plaza [nmnlblog]

2009年3月25日 星期三

沒有一種時光

1 意見



關於時光的線索
是茫然尋求
是一處未知的感域
沒有一個確切的岸邊灘形
記憶成海

破裂的光陰碎片
札入唇
刺身痛覺
一種甜蜜的紅色苦澀
在嘴中化去

時間過後
我們都不再屬於自己的那一塊
只剩殘缺的部分
只剩破簍般的愛情

又何以為是愛

這個瞬間
我們的一無所有
是無以名狀的龐大力量
牽制著時光的逝
絆繫著分秒的不確定性
如此殘酷且美好

2009年3月19日 星期四

Kashiwa Daisuke - April.#02

0 意見



April.#02這首長達27分鐘的實驗作品來自2006年Kashiwa Daisuke的第一張專輯《April.#02》。第一次聽見April.#02時,當下的感受相當強烈,甚至把整首歌當作是一整張完整的專輯來聆聽。

它的概念是如此零碎又如此完整,彷彿在線性的時間軸發展出非線性的波軌,從開頭的鳥鳴聲推敲出清晨的時間點,轉瞬,各種小區塊性的意志開始拼湊,像是闔眼後被解構的黑暗圖像,抽離與被抽離之間,我們似乎沒有選擇的餘地,於是就這樣進入毀壞的裝置空間,電視的訊號源失去,白色噪音響起,像是一個將你從睡夢中抽起的鬧鐘巨響,轟然,斷絕夢的聯繫,真實接軌,生命運轉,呼吸有了起伏。

編號#02的卡帶撥放,倒轉,停止,前轉,聲音時間加速,非正常出一種脫離認知的摩擦聲響,人說話的聲音被消磨如此,化成細粉,散落在四月的空氣成為他人呼吸的粒子,吸入,吐出,再由另一個人吸入,無法消解的聲音粉沫在人與人之間傳遞,建立起間接關係的關係,不是親人,朋友,也不是陌生人,是聲音的牽繫。

以為是高達的電影,人物說話著的行為卻與影像聲音毫無同步,那該相信行為的真實,還是相信聲音的真實呢。一切有意義的地方就在於它沒有意義,但我們還是在追尋一種可以比擬的理解。如果瑣散,只要相信耳朵重組聲音的能力,便能找回失去的音層;如果毀壞,只要相信眼睛重組影像的能力,便能使得畫面組合再生。

琴鍵程式化的音符輸出,重複堆疊起旋律牆隙。扭曲異化的節拍飛梭,時間吃下延遲性藥物,短暫細小的停頓滯留,藥效一過,回復正常秒針行進。還是,這個時間的鐘沒有時針與分針,如同柏格曼的電影「野草莓」中老人所做的夢,對於一個長時間存在於時間的人來說,時間雖然存在,但已經無法再體會時間的流逝,一種被無力侵襲的感受,感知匱乏。

有時,猶如在遙遠星系中騎著孩提時代的三輪車,踩著腳踏板,輪軸轉動,位置卻依舊停留在那處,一個人被置棄在群星亮爍之中,以為是孤單。那個我不敢說出口的惡夢情節,在鏡子後的世界,沙漠城鎮中的小劇場,上演。

April.#02先由鬆散無章法的聲效組合鋪陳,緩慢凝聚成電子節拍與弦樂混奏的緊湊旋律,再來一陣悄然靜默,讓繁星式的音效點綴,轉換為以琴鍵為主奏的橋段,節奏加快,電子碎拍與琴聲搭合,強調瞬間頓點,沉靜,然後結束。音樂上雖不斷讓人聯想到World's End Girlfriend,但Kashiwa Daisuke的作品更加瑣散的不完整性更成就其獨道魅力。

2009年3月15日 星期日

Supersonic

0 意見



還記得Supersonic開頭Liam唱著,"I need to be myself , I can't be no one else"「我必須做我自己,我不會成為其他人」,即使接下來的歌詞都是音速失序的拼湊,我始終將這句話唸在心頭。這首歌讓我想起在Yellow Submarine傳唱的年代,我的身軀似乎還未在母體成形,還沒有第一次呼吸,接著the Stone Roses的Waterfall出現,我才正學會如何步行在崎嶇不平的床辱上,喝著奶粉泡出的乳製品,記憶些許泛黃不清。

一直到Oasis的出現,我才開始意識到自我的存在,在那之前的自己早已徹底死在別人對我的印象中,或許是自認自己的改變,但我知道,我已經不用再去理會別人是如何看待我,對我這個人有怎麼樣奇形怪狀的狗屁想法,我甚至不是這個名子底下的那個自己,就算你們還是那樣叫著我那三個字組成的姓名。重新活過來,好像就是這樣的感覺。

十九歲一個夏天的傍晚,跟幾個朋友聚在淡水房子裡的小隔間,我拿起民謠木吉他,他拿電吉他,我們刷著Wonderwall的和絃,唱著歌詞,另一個朋友把我們現場演出的畫面錄下來,最後不知道重複唱過幾遍,喉嚨開始乾枯難受。看了錄影,我們唱的似乎很爛,要音準沒音準,和絃也刷的零零落落,但很喜歡這樣的感覺,反正我們也從來不會是什麼搖滾巨星,也沒有要反抗任何需要反抗的東西。後來在太陽還沒下山之前,大家就跑到海灘上面奔跑,我還記得說什麼下次要帶吉他來海邊喝酒唱歌,但這個願望到現在還沒有實現。有時候,突然想起那些歌對我的記憶,然後歲數增長,慢慢變的不再年輕。

某天在學校遇到一個照過幾次面的設計系朋友,她手上拿著一疊厚重的設計書籍,我們在路上聊了些音樂、書籍、詩,聊著聊著就一起去速食店吃了些東西,她說她也聽過Oasis,然後就突然唱起Don't Look Back in Anger,聲音相當好的一個女生,我也跟著她的聲音唱了幾句副歌的歌詞,頓時,低落的心情好了許多。我常被過大的憤怒所矇蔽,以致於始終無法坦然看清事實。面對過去,我想自己必須放寬心胸,那是Don't Look Back in Anger所教我的事。

每當I hate myself and I want to die的念頭出現時,我就放著Live Forever告訴自己其實並不是那麼想死,但生與死幾乎是重疊在一起的,就如同自我厭惡即是自我迷戀這句話一般,不過Live Forever還是帶給我一種前所未有的希望,它不會是一盞明亮的燈,但它的光線會引導出方向,關於活著的意義,還有對生命的執著。

她說她聽了十幾年的Oasis都還沒厭膩,那時還是高中生的她,身旁並沒有太多人聽過他們,網路還未讓資訊在我們腦中爆炸,偶爾在ICRT聽到Champagne Supernova,現在終於能在自己生長的地方看到他們的現場演出,看到她臉上興奮開心的表情,自己心裡是感動的。

Oasis對我來說並不是以偶像的位置在我心頭上,那比較接近是因他們的音樂所產生在我生活的故事,音樂本身影響我體認一些思想的存在,還有與一起聽音樂的朋友之間的聯繫,就是如此,他們的重要性在我心裡是持續延展不滅的。

Oasis - Supersonic


I need to be myself
I can't be no one else
I'm feeling supersonic
Give me gin and tonic
You can have it all but how much do you want it?
You make me laugh
Give me your autograph
Can I ride with you in your B.M.W ?
You can sail with me in my yellow submarine

You need to find out
'Cos no one's gonna tell you what I'm on about
You need to find a way for what you want to say
But before tomorrow

'Cos my friend said he'd take you home
He sits in a corner all alone
He lives under a waterfall
No body can see him
No body can ever hear him call

You need to be yourself
You can't be no one else
I know a girl called Elsa
She's into Alka Seltzer
She sniffs it through a cane on a supersonic train
She made me laugh
I got her autograph
She done it with a doctor on a helicopter
She's sniffin in her tissue
Sellin' the Big Issue

She needs to find out
'Cos no one's gonna tell you what I'm on about
She needs to find a way for what she wants to say
But before tomorrow

'Cos my friend said he'd take you home
He sits in a corner all alone
He lives under a waterfall
No body can see him

No body can ever hear him call

2009年3月8日 星期日

Polly Scattergood – S/T

0 意見



妳說妳是在脆弱中學會堅強,在迷失中找回自我,深陷黑暗卻能沿著一絲光線找到出口,妳把這樣追尋的過程譜寫成一首首歌曲。

Polly Scattergood在16歲時從英國科爾切斯特的家中離開到倫敦生活,後來就讀Brit School,於就學期間譜寫高達800首的歌曲,畢業後受到音樂經理人Neil Ferris的賞識進而加入EMI旗下廠牌Mute Records,現今22歲的她已能創作出不少實驗性的流行歌曲,是令人相當期待的英國新女唱作人。

從她的聲音中可以聽到許多似曾相似的嗓音,像是Bjork或是Kate Bush等女聲。在音樂性質上可以依循找到Portishead的幽暗質地,但又不至於讓人感受到無法自拔的悲傷情緒,當中還保留了些小女生的堅強性格與甜蜜感。

Polly Scattergood從小就喜歡聆聽Leonard Cohen的作品,閱讀他的歌詞,使得她本身的歌詞創作帶有些新詩的意味。她結合電子聲效的取樣、吉他、鋼琴來編曲,甚至在《I Hate The Way》的曲末還聽的到獨特的實驗性獨白。

歌曲《Please Don't Touch》徹底表現出她細膩可愛的一面,很喜歡她不時發出氣聲的唱歌方式,有點嬌柔卻不做作。她一直想在歌曲中表達一種從感情挫敗後的堅強,我想《I Am Strong》、《Unforgiving Arms》這兩首歌都是在陳述如此的情境。

當聽完整專輯,你不會發現有所謂的歌曲重複感,每一首都是如此流暢悅耳。就像是聽著一個女孩的心情故事,那些心碎、不被認同的黑色思緒都化作音符飄散在倫敦的街頭,等待被人拾起,聆聽。


Polly Scattergood - Other Too Endless

Polly Scattergood - Other Too Endless from Lucid Online on Vimeo.

Polly Scattergood - Please Don't Touch


Polly Scattergood - I Hate the Way

2009年3月7日 星期六

Indie - Pop 講座

0 意見



主題可愛花草圖鑑指南 - Indie-Pop的來龍去脈
地點台北科技大學 中正館三樓會議室
時間:3/14 PM15:00 開始 下午兩點至五點
主講人海德 (破報樂評、PTT英搖版版主)
主辦單位台北科技大學搖滾音樂研究社

歡迎對Indie-Pop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玩!


講座大綱

Indie-Pop是什麼?
Independent + Pop music = Indie-Pop?
花草的由來

為啥有考古活動?
Belle & Sebastian
網路
小眾?有多小眾?

老先覺與根源
Felt與Television Personality
Twee-Pop
C86
The Smiths、Beatles、the Byrds、VU & 60s Pop

Indie-Pop的特徵
可愛歌詞
甜美旋律
雙吉他
笨笨鼓機
素人系歌聲
美麗的無聊
鄉村之聲

傳奇的Sarah Records
廠牌精神
Post-C86
DIY做做看刊物
七吋黑膠
買不到的廠牌合集

沙拉廠的名團
the Field Mice
Heavenly
The Orchids
Brighter
St. Christopher
Blueboy

後繼的Shinkansen
電子聲響
Trembling Blue Stars

轉型的C86倖存者
the House Of Love
Shop Assistants
BMX Bandits
Cinerama

沙拉後,沙拉外
Old Creation
Rough Trade
Sub Pop
美國也有Indie-Pop?

民謠不是Indie-Pop
花草與民謠的關係
East River Pipe
Harvey Williams

廠牌才是王道
為啥廠牌那麼屌?
如何賣弄廠牌?
廠牌是Indie-Pop的靈魂?

噪音與Indie-Pop
Secret Shine
The Primitives
Velocity Girl
該死的大C86主義

電音與Indie-Pop
New Order的影響力
新幹線群團
Momus
Black Box Recorders
Saint Etienne

後搖滾化的Indie-Pop
Empress
Piano Magic
L’altra
VBM廠

花草人也喜歡戰南北戰城市
London
Glasgow
Bristol & Others

西班牙的Indie-Pop
南歐風情與bossa nova
Le Mans
Siesta廠
Elefant廠

沙拉廠的精神傳承
K Records
Matinee
Labrador

新時代
Belle & Sebastian Is the Man!
英倫的褪色
北歐的逆襲
Labrador

啥?我沒提到?
The Aluminum Group
The Apples In Stereo
Ballboy
Clientele
Hefner

結語
Indie-Pop從未改變?
一人樂團正夯?
斯堪地那維雅王朝依舊繼續?
Indie-Pop唱片要去哪裡買?

word by hydeless

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

Balmorhea - All is Wild , All is Silent

0 意見


在全然曠野中的寂靜之歌。



Balmorhea來自德州的奧斯丁,主要是以Rob Lowe和Michael Muller這兩位年輕小伙子為核心所組成的原音後搖滾樂隊。他們從07年的第一張同名專輯以來,每一年都有新的作品供樂迷聆賞,可以說創作力相當驚人,而09年的新專輯《All is Wild , All is Silent》與前兩張作品又是截然不同風格的呈現。

Balmorhea的音樂一直都有著顯著的主題性。他們在夢境、景象、季節中逐一遷移,使用各種原音樂器具體表現出微妙淡泊的古典氣質,無論任何時節,任何氣候,睡夢中或睡夢外,柔美的旋律都能輕易軟化掉週遭緊張的氣氛,使得一切又歸於平靜。

如果說上一張《Rivers Arms》是一種憂鬱且季節化的表現,那《All is Wild , All is Silent》就是具現一種在曠野中奔放的寂寥,那不是隸屬悲傷孤寂的情緒區塊,而是屬於流浪者的孤單狂歡。在《All is Wild , All is Silent》的製作期間Balmorhea也加入不少新團員為樂團添加許多樂鬧的氣氛,不管是鼓、小提琴、低音提琴,都適當的融入歌曲的編製當中,使得Balmorhea的音樂更加生動活躍。

相當喜歡Balmorhea在樂器上的搭配,在看他們現場的實錄時,就會知道歌曲中每一種聲音的出現都有經過巧妙的安排,完全是不刻意且自然。古典吉他與民謠吉他的撥弦搭合著提琴聲的悠揚,隨著鼓的頓點此起彼落,就好似一場極迷你的交響樂演出。

當中對《Remembrance》這首歌的感覺就如同專輯名稱《All is Wild , All is Silent》一般。我們獨自一人在全然的曠野中漫步、奔跑,週遭只嗅到草木與星塵的寂靜氣息,偶爾北風吹出一陣無語的吶喊,南邊盡頭,只瞧見後背斑鳩琴的旅人與他的詩歌在一塊巨石上,頌著一段從沒有在書籍出現的歷史故事。
 
而《Night in the Draw》是我認為專輯中最傷感的一首,先是吉他與斑鳩琴的鋪陳,再由小提琴與鼓聲悄悄緩慢的加入繪畫出夜晚的荒寥,即使是短短四分鐘,勾起的情緒卻已在腦中反覆著同段的樂句,無法抹滅的深刻就此被記憶在黑夜深處。


Balmorhea "Untitled 2" from Retread Sessions on Vimeo.


Balmorhea "Untitled 1" from Retread Sessions on Vim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