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A Pale Blue Rosary

2010年12月30日 星期四

My Top 15 Albums of 2010

0 意見
         

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Ride Into the Sun

0 意見


一如往常,周一到周三的早晨九點,我騎著車燈斜歪的機車一路騎往台北市上班。路線始終規律不變,騎上忠孝橋橫過淡水河,下橋左轉市民大道,再右轉至復興南路,習慣這樣的路途後,我常常腦中在想其他瑣事而不自覺的就騎到目的地,下車時才恍然在心裡竊語:「哦,已經到了。」在騎車的過程中有種進入時光隧道的錯覺;時間彷如被膠水黏在定點上,停滯不前。

每當進入台北市,氣溫總是讓人感覺高了兩、三度,大量的汽機車、施工地開始繁忙的湧塞入你的視線內,此時,嗅覺正淺嚐著驚人的廢氣排放量,出門前穿上的外套,現在也熱的必須脫下,這樣氣溫與景象的轉變,的確頗讓人有進入到一座大城市的異妙感。你在這度過國小到大學十幾年的學習生涯,這裡有你大部分的朋友、你所愛的人,生活的時間有一半以上都耗在這座城市上。我與它的繫結關係似乎比想像中還要來的深遠。

你問我喜歡在這裡生活嗎,我想我是喜歡的,但相對的,我越是喜歡這裡也就越是厭惡這裡,不知為何會有如此矛盾的心情。那些剝削時間而來的金錢,過度的消費以及娛樂像是身上的瘤,與你擺脫不了關係;遍地高樓大廈所產生出的陰暗處則相對不減,人們得更加努力才能維持好的生活品質,也或許這根本不是靠努力才能解決的問題。當我用自己賺來的錢去購買商品時,感受到的不是金錢的遞減,而是關於時間的換取與流逝。即使如此厭惡你還是得奮鬥,還是得生活,但逃離此處到他方的心情卻始終在心頭。

我喜歡冬季的陽光,金黃色的光線照在身上不熱不刺,反而會感到被一股溫煦的氣圍所包覆。騎車在路途,想起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Ride Into The Sun〉;這首歌講的正是對他方生活的渴望,歌詞寫著:
"Looking for another place
Somewhere else to be
Looking for another chance
To ride into the sun"

我們對此地的厭惡,產生出一種想望,想望著他方的生活能比此地來得好,能有更多的好機會邁向成功。如同韓波說著:「在富於詩意的夢幻想像中,周圍的生活是多麼平庸而死寂,真正的生活總是在他方。」這句也就精要的把對他方的渴望解釋的完善。但歌詞又寫到:

"To the city
Where everything seems so ugly
When your sitting at home in self pitty
Remember you're just one more person
Who's living there"

即使這個城市如此醜陋,坐在家裡自我憐憫的你,也別忘了自己同樣是這個城市的一份子。我覺得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抱怨的同時你得想想自己曾為這裡做了些甚麼改變,甚至是自身的改變,不然你也不過是這裡醜陋部分的一個小汙點。

此刻,拋除遠方的他方,我正試著騎向這城市範圍內的他方,最後的檔位,油門把手轉到底,朝著冬天的太陽前進。有些刺眼,那又如何。

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

Loomer – Ceiling

0 意見

喜愛Shoegaze音樂的朋友一定對〈Loomer〉這個字詞不陌生,它正是My Bloody Valentine在《Loveless》專輯裡的第二首歌,然而,來自澳洲布里斯本的四人樂隊Loomer即是承襲了這首歌的樣貌玩著Shoegaze音樂,這種由歌名轉變為團名的過程就好像是一種象徵性的傳承,從團名中就能微微看出他們音樂的脈絡以及內裡。

他們於今年年底所發行的專輯《Ceiling》相當能抓住我的耳朵,無論是女主唱Breannen幽幻迷離的嗓音還是吉他噪音的空間感都擁有著異常迷人的特質,具有某種黑暗不見底的深度。整體編曲的方式沒有特別明顯的主副歌旋律,所以聽起來些許含有實驗即興的味道,但也正因為如此,更賦予了歌曲許多窠臼外的變化性。

以Bass Line起頭的〈Enchanted〉挾著迷幻的吉他Riff,此後,吉他噪音的洪潮隨著鼓的落點瞬下而爆發,聽來非常過癮。Loomer除了受到My Bloody Valentine的迷幻噪音音牆影響,從〈Ceiling〉這首歌也可聽的出他們從Sonic Youth身上所習得的編曲方式,鼓的節奏直線速度般的行進,電吉他的反饋聲響流竄其中,呼囂般的噪音聽來個性十足,很有意思的一首歌。

〈French〉聽來更加的黯然不見光芒,Breannen的聲音猶如從噪音的深谷底呼喊出來,最後鼓點與吉他不斷反覆著樂句直至曲子結束。從〈Saving Daylight〉便能聽的出來他們不是屬於柔美的Shoegaze樂派,鼓與吉他刷奏的落點鏗鏘有力,具有速度感的節奏使人腎上腺素直升,激烈與破壞頓時同存。

《Ceiling》表現出他們對詮釋Shoegaze音樂的方式已經有很好的純熟度,曲子聽來不會與前人過度相似,甚至含有些不錯的變化性。如果你是喜歡幽暗氛圍的重度Shoegaze樂迷,相信一定不會對Loomer的這張《Ceiling》感到失望。

2010年12月20日 星期一

My Favorite Tracks Of 2010

4 意見
依字母順序排列:
Air Formation -Low December Sun
AaRON - Inner Streets
Arcade Fire -Ready To Start
Asobi Seksu - Trails
Amiina - What are we Waiting for?
The Besnard Lakes -Albatross
Belle & Sebastian -I Didn't See It Coming
Beach House - Used To Be
Broken Social Scene -  Meet Me in the Basement
Candy Claws - Sunbeam Show
Ceremony - Someday
Charlotte Gainsbourg - Heaven Can Wait
The Decemberists - Down By The Water
Danger Mouse & Sparklehorse - Just War (Feat. Gruff Rhys)
Deerhunter - Desire Lines
Envy - Light and Solitude
Ghost Society - Better Days
Gorillaz -Some Kind Of Nature
The Hundred In The Hands -  Pigeons
Insect Guide - This City
James - Lookaway
James - Shine
Kent - Team building
Kyte - ihnfsa
The Indelicates -Sympathy For The Devil
Low Sea – Falling
Lali Puna - Everything Is Always
Monster Movie -Silver Knife
Midlake -Small Mountain
Maserati - Oaxaca
Massive Attack -Psyche feat. Martina Topley-Bird
The National - Terrible Love (Alternate Version)
The National - Conversation 16
No Age - Fever Dreaming
Northern Portrait - Life Returns to Normal
Philip Selway - By Some Miracle
Polar - The Boxer Part 1
The Radio Dept. -  Heaven’s On Fire
Rökkurró - Sólin mun skína
School Of Seven Bells - Windstorm
Sun Kil Moon - You Are My Sun
These New Puritans -  We Want War
Trembling Blue Stars - Cold Colours
Trembling Blue Stars - No More Sad Songs
Tunng - Hustle
Veil Veil Vanish - Exile City
The Walkmen - Angela Surf City
World's End Girlfriend - Les Enfants du Paradis
Weekend -Age Class
Wild Nothing -  Confirmation
透明雜誌 -性的地獄
透明雜誌 -少女
薄荷葉 - Someone in My Mind
盪在空中 -公園邊的夢
傷心欲絕 -司機! 請你載我回家

2010年12月18日 星期六

Here

2 意見


這裡,總會有人會問我對未來有什麼打算,有什麼長遠的計畫,繼續讀書或者找份工作,我的回答常常都是:「到時候再說吧。」即使是從前堅決要走的路,現在我也不太這麼肯定了。我得自然的走到一個盡頭,答案才會出現在我面前。茫然的宿命壟罩在之上,像一團迷霧包圍著自己周遭,眼前的一切都是霧茫茫的一片灰白。我不甘於去屈服甚麼,甚至想要脫離人們遵循的架構來走,但那只會將自身拋到一個更大的問題裡,也讓我的思考線無限擴張,未來,我該讓自己的生活如何運轉。

還要符合誰的期待?他們在你身上模擬出一個未來的輪廓,想慢慢把你導入到那個輪廓,直至你與那個輪廓完全符合後,他們的內心才能完滿無憂,那並不是惡意的想望,只是每個人內心都有的「對他人期盼的欲望」。但那始終不是你,只有你知道自己是誰,該站在這裡,或者那裡,又或什麼地方也不站,把自己放在一個Nowhere的狀態,如同The Beatles裡的Nowhere Man,又或者像是《挪威的森林》裡的渡邊徹,獨立於時代的激昂變動之外,不與虛偽和假道學為伍,徘徊於自我無止盡的情愛追尋。

這裡,如果有人問我未來的生活到底要怎樣過才算對的起自己,我會說:「我想活的像Pavement的第一張專輯《Slanted & Enchanted》一樣,生活品質有點粗糙無所謂,但絕對不能失去樂趣,想亂叫就亂叫,想難過就難過,想快樂就快樂。」這不是什麼人生態度的東西,說要這樣過就這樣過如此一成不變,很直接的就像是你去聽這張專輯的感覺,每一次聽都有不盡相同的感受。挑剔來說《Slanted & Enchanted》的旋律性並沒有下一張《Crooked Rain, Crooked Rain》來得好,但也就因為那種粗製的不完美,反而更貼近生活的種種形態。

Pavement主唱Stephen Malkmus在〈Here〉的開頭唱著:"I was dressed for success, but success it never comes",才第一句歌詞就牢牢的抓住心頭。每當失意的時候,重覆撥放這首歌成了長久以來的習慣。你渴望做成的某些事,卻始終沒有如預期達成;有時你不屑成功,但又希望成功一次也好,有種生活即是由矛盾所總合起來的感覺。Stephen Malkmus的歌詞時常是抽象的,但音樂卻往往很貼近當下的心情。我常認為,即使看不懂歌詞,曲子也會引導你進入自己所想像的意義裡,不管意義的正確性與否,只要這首歌成功建立起你的想像力那就便是好歌了。

我尤其喜歡Peel Session版本的〈Here〉。沒有了專輯版本的慘澹落寞,Stephen Malkmus獨特的嗓音更加激昂,由粗厚的吉他噪音襯著底,轉為一種更有生命力的形式,歌詞中的第一個Success也改唱成了Suck,句子的頓點瞬時變得強而有勁,人生的方向也從問句的疑惑變成了肯定句的堅毅。

"Everything's ending here",不論好與壞,所有一切都會在這裡結束,在那之前還得繼續走下去,沒有答案也得繼續走下去。在這裡,如果你還相信自己,事情總會變得比想像中的還要好。

2010年12月8日 星期三

30 Century Man

0 意見

最近總是不斷聽著Scott Walker的音樂,由早期的室內流行樂一直聽到近期較偏向於前衛音樂的作品,聆聽的過程彷彿經歷一場時光倒回與前轉的錯置巡禮。我相當喜歡六零年代末期所發行的《Scott》到《Scott 4》這四張經典專輯,這四張專輯幾乎可以說是一氣喝成的同質性作品,但每一張作品又含有不一樣的情緒以及風情在裡面;在那樣的時代,Scott Walker的出現無疑將室內流行樂的曲式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深受比利時歌手Jacques Brel的影響,Scott Walker早期的歌唱方式蘊有一種豪放的浪漫情懷,他的嗓音時而深沉、時而高昂,音韻婉轉流順,欲然能將人吸入到他嗓音所產生出來的漩渦當中,那樣的漩渦充滿著洛杉磯到倫敦的街頭景色,一幅幅愛人相聚相離的黑白定像,以及夏季至冬季由窗櫺外看出的時代光影。

如果要從這四張專輯挑出我最喜愛的一張,那必定是《Scott 3》,《Scott 3》雖然沒有前幾張專輯如此恢弘的室內樂編曲,但減少樂器的相互交疊也使人將注意力轉回到他的歌聲與編曲的細節上,許多樂器加入的方式以及編奏都是十分微妙的,氣氛的營造也能輕易的將聽者引入到另一處美妙的情境。整張專輯滿溢不少鬱悶寡歡的曲調,從〈It's Raining Today〉開始,秋季的街角開始下起細雨,他抽著菸,透過煙霧的白濛看著愛人的臉龐,如此陷入了思緒的無限蔓延。

〈30 Century Man〉是《Scott 3》中的第八首歌,亦是Scott Walker在06年上映的紀錄片的名稱。這首歌與其他同專輯的歌曲幾乎是不同調性,沒有任何室內樂器的輔助,純粹只有一把木吉他彈奏,由三個和絃所譜寫出來的一首一分半的曲子。歌詞寫道:「看那侏儒與巨人,你想成為哪一個?如果你都不想成為兩者,就把自己冷凍起來像個三十世紀的人吧。」如同他自己,或許那些名氣的起起落落都已不再重要,他將自己拋向三十世紀外,也將他的音樂拋向時代的前端,Scott Walker從來不在同一個定點停滯不前。

由1984所發行的《Climate of Hunter》開始,Scott Walker嘗試了許多當代搖滾音樂的風格,亦將古典樂以及室內樂的結構轉變得更為實驗化,你可以感受到一股迷離的氛圍在其中。此外,他的嗓音也變得渾圓低沉,仿如將黑暗含糊在喉中,歌唱出一種詭譎的音韻,然而,這些轉變也象徵著向以往的樂迷揮手告別。

相隔11年後的《Tilt》,Scott Walker又走向了更深的黑暗處,在黑暗的深處破繭重生,他將實驗聲響的運用發揮得淋漓盡致,你可以聽見所有歌曲的旋律性都呈現發散的狀態,簡言之,這並不是一張容易找到聆聽方向的專輯。但正當你覺得他已經玩遍所有路數後,加入4AD廠牌後所發行的《The Drift》中,他又做了各種不同的聲響嘗試,包括將敲打豬肉的聲響做為歌曲的節拍。當中所有歌曲的氛圍包括歌聲都聽來都像走進了一處幽暗的密林,在深夜聆聽時甚至會讓人不寒而慄,一陣的低吟,又一陣巨響傾到在耳前,你無法預料聲音將會由何處來又從何處去。總體說,《The Drift》實質是一場現代音樂的融合異變。

從第一張專輯《Scott》聽到《The Drift》,Scott Walker的音樂使人猶如置身於各種不同的時光場景中,豪邁、光明、鬱悶、陰暗,流行音樂到音樂解構,在此,你無法預知他(甚至是未來)的音樂又會往何處走去。他曾是歌謠時代的巨人,但他從不眷戀每雙眼中的迷戀,人們隨著他的音樂,回到過去又走向未來。Scott Walker,這位來自三十世紀的音樂紳士。

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誠品敦南音樂館【音樂講座】:新舊之間不變的好聲音

0 意見

這星期五(12/3)PM8:00 ~ PM9:00 我將會在誠品敦南音樂館介紹Godspeed You ! Black Emperor、Monster Movie、Admiral Radley、Black Tambourine等團,歡迎大家來逛唱片行之餘也能來聽聽音樂。

活動網址:http://go.eslite.com/Event.aspx?id=3478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透明雜誌 - 我們的靈魂樂

1 意見

昏暗的地下場景,又將白色煙霧吸入肺葉,有點缺氧、暈眩。刺耳的電吉他聲激烈的在耳旁炸響,高速的鼓擊下我們又跟熟悉的陌生人衝撞在一塊。是在跳舞,還是一種對生命態度的不確定,我始終不知道,但透明雜誌的下一首歌或許能告訴你一些你從未確定的事。

當龐克搖滾落入到這個量產複製的年代,我開始對那些重覆的激昂與熱血感到無感,不過聽完《我們的靈魂樂》後,裡頭的激昂似乎能在心裡掀起一些漣漪,甚至如同專輯名稱,音樂裡的確存在著直率的靈魂,尤其他們中文詞的創作更能將你拉進到曲子的靈魂深處,沒有一點隔閡的距離。

〈性的地獄〉是我第一次聽就很喜歡的曲子,起先是Bass Line與第一把吉他交互應合再疊入另一把吉他,而後彷如將Television於〈Marquee Moon〉裡經典的吉他Riff引渡到歌曲的血液裡,生理與心裡的衝動化為劇烈的吉他噪音,懇率的跟你說著:「歡迎來到性的地獄」。

聽〈時速160公里的吉他、貝斯和鼓〉就好像回到去練團室的熱血心情,鼓與吉他的聲音總是離心臟那麼近,快速的刷奏吉他就像在公路上以160公里的速度騁持,鼓棒下的每一個鼓點都像是連續投出一顆顆時速160公里的直球。

她獨自坐在教室內,發著呆,她獨自走在路上,唱著自己的歌。《九月教室》鮮明的描繪著這樣的景象,可能讓人想起某個一直存在於記憶角落的人,也可能會想起你自己,總是一個人,一個人唱著自己的歌。曲末以淡出的方式結尾,把整首歌的情緒得宜的控著在落寞的邊緣。

〈凌晨晚餐〉起頭由薄微的吉他彈奏轉為厚重的吉他刷奏,猶如在半夜由淺眠轉為清醒,思緒隨著夜晚的黑暗而明亮,而他又再一次看見,清晨那一片淺薄的藍色。

如果你曾在那,〈師大公園地下司令〉會讓你想起那些地方,我們在師大公園旁的書店,我們在師大公園喝酒,我們在師大公園….,時間這樣過去,人們來了又離去,不經禁想起朋友們是不是都還過得好。〈Illmaga〉以即興的方式嘻哈了一段,於曲後再補上破音吉他與龐克呼喊,相當絕妙的混合。

〈少女〉請了班班來獻唱,我很喜歡這首歌的旋律,或許是專輯中旋律最好的一首。少女準備離開這世界,歌詞寫到:「回想起來每一個人的臉,不知道你們之中有誰也會想念。」她想起每一個人的臉龐,然後發現自己的身體慢慢變得透明,最後消失在人群中。扭曲的電吉他聲下,寂寞的故事變得真實如夢。

專輯中穿插了不少一分至兩分鐘的龐克短曲,諸如〈Anorak〉、〈Soul Blast〉、〈有時候真想往你臉上灌一拳〉等,尤其聽〈有時候真想往你臉上灌一拳〉更是一種靜態的宣洩,當你覺得這一切都很無聊、很煩悶、很狗屁的時候。

《我們的靈魂樂》裡不少曲子的編曲都相當的與眾有別,兩把吉他的對談方式尤其精妙,從中的確可以聽到一些格式外的創意,不過最讓人讚賞的還是那一種對音樂的衝動以及無以畏懼的能量。

他背著他的Rickenbacker電吉他,彈奏噪音,不用拐彎抹角的詞彙、字句,唱著自己的歌,唱著自己和他們的歌。

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

Cody

0 意見

沒有什麼是停止不下來的,在那瘋狂的咆哮後,沒有什麼是脫離慣性而靜止的。

他認為唯獨年輕才具有最原始的衝撞本質,能將規則以詩的形式崩解於生命之外。只有不斷的崩解,繫綑在自由腳踝上的鐵鍊,才能從下一個世代的生活中被斬斷,徹徹底底的被意志的刃給斬斷。

那首歌在耳中徘迴時,至少,我像是從不記得自己年齡那般不受拘束;由裡至外的,沒有什麼是需要隱藏,沒有什麼是需要被定調。那時年輕且盲目的激情在愛情的陰影下顯得拙笨,拙笨的身體在狂躁的音韻下,猶如被注入一劑興奮的城市雨水,使得四肢以節奏為主體,陰鬱搖擺。

折裂的老藍調唱片,被擱在倉庫的黑暗一角,生灰,但粗劣的吉他聲韻依舊留存在稀薄缺氧的空氣層次中;他吸了一口,彷彿將整個時代的悲憤都被吸入到鼻腔裡,轉化為一種突發奇想的狂亂,一種龐克搖滾,以及那首使我喪失年齡記憶的曲調。

旋律的波長起伏如海潮,一陣又一陣,低吟著悲傷的落魄靈魂。老友向我招手道別,向未來與過去道別,向一尊我年輕時的大理石雕像道別。我只是默默的看著他,默默無聲的看著他搭著第二段旋律結尾的班車離開;紅色車尾燈兩拍著明滅,不帶情緒的朝彼遠去。此時,沒有什麼是停止不下來的,道別亦是如此,我們無法停止道別、無法停止向自己道別、無法停止向年齡道別。

來吧,年輕的早逝者!我假想你可以繼續為此戰鬥,如果自由是你的身體,如果狂嚎是你的聲樂,如果還有更多的如果該被畫上瘋狂的句號。只是當你不斷變成自己年輕時期的敵人,面對那些永遠無法拋開的無數孤影,你又該如何向他宣戰;還是你要的只是和平,像個和平主義者舉起他的手勢,來證明自己維持兩方平和的立場。

站在這裡,他還有自己年輕的旋律,當什麼都準備毀滅時,他還有自己的旋律。這不是一個急欲闡明主體性的宣告,只是一個在崩裂前的提醒,提醒著那些被社會擊昏的無產者,這些我們所信仰的旋律還在。

「你還年輕」,耳邊始終流迴著這四個字。當我還年輕時,這四個字具有保護及不削的意味,而當我不再年輕時,它對我已不具意義。時間將那些困在記憶裡的句子對自身的意義從意識中排除,這時,我才體認到自己「不再年輕」的字字事實。

年輕的聲音以他的方式結束,而我正離開,離開所有的年紀,向它們瘋狂的咆哮,向它們瘋狂的道別。

2010年11月13日 星期六

Candy Claws - Hidden Lands

0 意見


在聽到Candy Claws之前,我從未知道Dream-Pop音樂可以與自然有所密切的繫結。Candy Claws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州的科林斯堡,這個常被讚譽為生活品質優異的城市。科林斯堡周遭環圍著山麓以及河川,壯闊的天然美景隨時能在眼前舒展開來,而源自於此的Candy Claws猶然吸收這塊大地的各種美好特質,將它轉化為如夢似幻的優美旋律。

他們的第二張專輯《Hidden Lands》延續上一張《In the Dream of the Sea Life》的創作方式,以一本書籍為主要概念來譜寫詞曲。因此,他們這次選用了《The Secret Life of the Forest》這本科學叢書來作為創作靈感的泉源,書中描寫了遠古時期至現代的植物演進,以及有關於森林起源的種種一切。

Candy Claws的創作核心來自Ryan和Kay這對情侶檔,在Candy Claws的音樂中你可以時常聽見他們兩的聲音呢喃在一塊,仿如在同一條聲線上能夠同時具有雌雄的兩種音色,夢囈似的共鳴。他們的樂曲不同於傳統的夢幻民謠樂隊,反而像是由Animal Collective所傳承下來的嫡系,使用大量的合成器營造出樂曲的空間感,唱著零碎的旋律,再添加不少傳統式的敲擊樂器聲響,但整體感覺卻絲毫沒有冷酷的電子感,反而讓聽覺置身於一處奇幻的幽山壁林。

聆聽〈Sunbeam Show〉的感覺就如同萬物的初始,一道曙光照射在空無一物的泥土地上,各式植物的芽頭才正要開始冒出,開始它橫越千年的旅程。溫暖的合成器音色包覆了〈Warm Forest Floor〉的根脈,群林的景象緩慢的圍繞在身邊,動物無聲無息的藏匿起來,但你依舊嗅得到它們瞬變的氣息。

〈The Breathing Fire〉則是相當可愛的用了氣泡式的鍵盤聲響,副歌的旋律如同一首雋永的童謠,帶領大人們進入兒時的夢鄉,在一片無邊境的草原無拘無束的自由奔跑。〈Silent Time Of Earth〉莫過於是專輯裡旋律最優美的一首,即使是模糊不清的詞曲,意境的形朔依然使人感到身處萬林般的寂靜,這一刻,地球上所有的聲音猶然在自己的內心消聲靜止。

《Hidden Lands》使我們遠離都市過度的喧鬧、擁擠,提醒著你陽光透過葉脈照射在肌膚上的觸感,以及大自然種種美好的一切。有些音樂始終含有帶人去旅行的特質,只要透過聽覺,我們彷彿能感覺到眼前所看不到的景象,感覺,如此有距離卻又如此靠近。

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Never Let Me Go

0 意見


以探討複製人為藍本的科幻電影總是不占少數,其中的要旨大都是對複製人是否擁有自我意識的問題進行道德思考,雖然這樣的題材已經被重複無數次,但改編自石黑一雄小說的《Never Let Me Go》卻用另一種更具情感的方式來描繪複製人的故事。

電影一開始,鏡頭便帶到Kathy在手術室外看著準備捐贈器官的Tommy,她慢慢回想起自己童年時期的生活。她的兩位好友Ruth和Tommy都是Hailsham這所學校的學生,學校相當注重學生的健全發展,甚至讓她們自由發揮在繪畫、音樂、寫作等藝術創作上,不過卻禁止對校外有任何接觸。Tommy在校內總是被周遭的同學嘲笑排擠,只有Kathy對他抱有好感,在課堂上,她時常不經意的把目光放在他身上,也不確定心中的情愫是什麼時候開始滋長,她向Ruth透露出對Tommy的好感,但Ruth卻故作不以為意。

在一次換取物品的活動當中,Tommy換取了一捲Judy Bridgewater的音樂卡帶,專輯名叫Songs After Dark(歌手和專輯皆是小說所虛構),他把這捲卡帶送給了Kathy。Kathy獨自坐在床上將卡帶放入手提音響,聽著這首〈Never Let Me go〉,當Judy Bridgewater唱到副歌:"Baby, never let me go."時,她抱緊枕頭如同渴望被人抱緊一般,流著眼淚,在這一幕中,她盼望著愛情能帶她逃離孤獨的黑暗。

一位老師因不忍心而告知學生們,每個人的未來都有很多的選擇,但你們長大後只能將自己的器官捐贈出來直到生命結束。這也意味著他們的生命被宣告為有時限的終結,不過聽到這些內幕時,學生們並沒有太大的反應,反而異於常理的冷靜,彷彿他們的生命就如此願意屈伏於被剝奪走的命運。

不久後,Ruth與Tommy突然成為了一對戀人,Kathy不能理解Ruth的心態,但當自己被好友背叛時,她也只能夠遠遠的看著他們親密著彼此,然後將自己的心房封鎖起來,而軟弱的Tommy也從未表達對Kathy的情感。

直到成年,他們三個離開了Hailsham,與外界有了接觸,這時才知道這世界的模樣,那些電視、汽車等現代化的產物。與他們同住的情侶問到,在外流傳著著一則謠言,只要是真心相愛的伴侶便能到Hailsham找夫人辦理緩捐,但他們三個人卻從未聽過此謠言。Tommy猜想,証明彼此是否為真愛的方式,或許是由他們兒時的畫作中所看出,他這麼樣對Kathy說。

Ruth時常看不慣Kathy與Tommy的往來,便從中挑撥他們兩個之間的感情,而Kathy也受不了這樣的紛擾,於是自願徵選看護者(照顧捐贈人),離開了他們兩個身邊。她像是在逃避著什麼,但卻始終逃不過內心的孤獨。

多年後,Kathy在醫院巧遇已經捐贈過二次的Ruth,兩人就像多年不見的朋友彼此問候,虛弱的Ruth說她想像過往一樣三個人去旅行,於是她們便開著車去找在另一處進行捐贈的Tommy。三個人又重新聚在一起,他們到了一片廣闊的海岸邊,攤上擱淺了一搜廢棄的舊船,Tommy興奮的跑向船上,如同找回失去的自由,Kathy與Ruth坐在遠處望著在上頭呼喊的Tommy,而這一幕,我想也是全片最美的一幕。

Ruth對Kathy說,這幾年來她一直在反省,因為自己害怕孤獨、落單,又忌妒他們兩個的感情,才會這樣對她。此時,Ruth拿出夫人的地址,希望她與Tommy能去辦理緩捐,因為他們才是真的彼此真心相愛。之後,Ruth便在第三次捐贈的時候離開了人世。

重逢的Kathy與Tommy像是兩位剛熟識的戀人,積極的為這個突來的希望做準備。他們來到夫人家準備了一些畫作要來証明兩個人的真愛以獲得緩捐,沒想到昔日的校長卻出來說明並沒有緩捐的機制,收集那些畫作是要向社會證明複製人擁有靈魂,這也是Hailsham存在的目的,不過人們為了醫學發展與利益還是不願承認複製人是有靈魂的個體,Tommy對此真相感到無比的絕望。而這樣的說詞也顛覆了我先前對Hailsham是一間複製人教育所的觀感。

最後,鏡頭回到了第一幕,Kathy看著Tommy在捐贈中離開了人世。她也被告知了自己將被捐贈的時間。面對朋友、愛人一個個的離開,她望著遠方的晚霞,眼裡只剩下無盡的悲傷。

看完這部片時,我眼眶不自主的泛著淚,或許不是對片中人物的憐憫,而是對靈魂存在的敬重。不只是創作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靈魂,而愛欲、忌妒、回憶、孤獨也都是靈魂的表現,《Never Let Me Go》用一種更深層悲傷的方式來表達道德的控訴,表現出了靈魂與情感的重量,在時光的迴返流動之後消逝殆盡。

隔了幾天,這部片的光影一直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我不斷想起Kathy聽的哪首只存在於電影裡的曲子〈Never Let Me go〉,當她被旋律所觸動而哭泣,也證明了她曾經存在過的靈魂,這一刻,她不再是另一個人的複製品,而是她自己。

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Amiina – Puzzle

0 意見


依稀記得,在看Sigur Rós的巡迴記錄片《Heima》時,有四位女孩在樂隊後方負責弦樂演奏的部分,她們輕巧的拿著提琴,微妙的拉著琴弦,那一刻是我第一次見到Amiina的身影,當時寡聞的我,孰不知她們的樂音早在Sigur Rós的專輯 《( )》就已出現在我耳中。

Amiina的首張專輯《Kurr》發行後,我才算真正開始聆聽她們的音樂,雖然這四位女孩在雷克雅維克大學接受古典音樂的教育,但她們所創作出來的作品卻比古典音樂多了些創意的巧思。她們的音樂中,總有些奇妙的樂音,使你無法準確辨別出那樣的聲音是由什麼樣的樂器所發出,除了電提琴、木琴、鍵盤外,還有類似橫躺的電子豎琴、用琴弦拉著鋸子般的鐵片、各式各樣的鈴響等樂器。而在新專輯《Puzzle》中,她們又將這些聲音元素拼組成一首又一首那些關於情感、自然、微小事物完成一幅拼圖般的溫暖曲調。

錄製《Puzzle》的過程中還找來兩位新的團員,鼓手Magnús Trygvason Eliassen和電子樂手Kippi Kaninus加入樂隊陣容,當中也有三首曲子找來Sigur Rós的團員Kjartan Sveinsson來彈奏Bass,從這樣的新組合中便看得出Amiina想做出一些與之前有別的音樂作品。

與《Kurr》最顯著的不同,就在於她們開始用自己的聲音唱起歌詞來(不再只是和聲),諸如〈Over and Again〉、〈What are we Waiting for ?〉、〈In the Sun〉等歌曲,,這也使得她們曲子的旋律性變得更具起伏、立體感。幾乎聽過一便〈What are we Waiting for ?〉你便能把副歌的旋律輕易的記在腦海中,難以忘懷,甚至被她們稚巧的聲音所打動。

純演奏的曲子也讓人印象深刻,像是第一首的〈Ásinn〉,起初先營造出氛圍化的聲響,再加入鼓擊與零碎的電子節奏,緩慢壯闊出黑夜森林的影像。從〈Mambó〉又找回到他們最純真可愛的一面,開心的拍著手、唱著啦啦啦,彷彿是獻給孩子們最愉悅的搖籃曲。最後一首〈Thoka〉冰島文翻作〈霧〉,也是《Puzzle》裡最哀傷的曲子,提琴的拉奏略帶著愁緒,使人陷入到霧的景象中,你看不到任何人,只能在灰濛的氣團裡迷失。

聽著Amiina的音樂就像打開一個未知的音樂盒。音樂盒上有精緻的古老刻紋,你輕慢的將盒蓋打開,轉動側旁的金色發條,直到發條上緊再鬆開手,盒上的人物開始跳著舞蹈,樂音叮叮咚咚的作響,此時,那些關於童年的記憶,在腦中如同幻燈片般一閃即逝。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Trembling Blue Stars - Fast Trains and Telegraph Wires

2 意見


台北下了一整個星期的雨,人們度過了一段好似永不結束的雨季。帶著耳機在公車上聽著Trembling Blue Stars的新專輯《Fast Trains and Telegraph Wires》,心裡總想,在雨季聆聽他們的音樂是一種難得的享受,不管景色與樂音能很好的契合在一起;每一滴落下的雨都能被旋律中的傷感上色,仔細看著車窗上透裡的滴珠上都有淡藍的澤光在微微閃耀。

這四年來不斷的聽著Trembling Blue Stars的音樂,因此也建立起一些對他們的情感,在看到主腦Bobby Wratten宣布:「這將會是Trembling Blue Stars的最後一張專輯。」時,內心多少會有點不捨,不禁也讓人想起他先前所待過的每一個樂隊,從The Field Mice到Northern Picture Library等數個Side-Project,每一個階段的音樂都值得讓Indie-Pop樂迷回味許久。Bobby Wratten的作品總是讓人感到無比的舒逸心安,無論他創作哪一種類的Indie-Pop曲調,你都能很輕易的進入到他獨特的旋律核心,而他那憂鬱寡歡的嗓音裡始終帶著不想被人輕易發現的哀愁情感。對我來說,Bobby Wratten始終是最出色的Indie-Pop唱作者。 

專輯中共有兩張CD,CD1是《Fast Trains and Telegraph Wires》,CD2則是EP《Cicely Tonight Volume One》。從第一首的〈My Face For The World To See〉開始就有相當好聽的旋律,悅動的節拍延續到〈All Our Tomorrows〉轉為Bass的輕巧律動,Bobby Wratten彷彿說唱著一段傷心的過往故事。

〈In Arrivals〉緩曳的節奏,描繪著在車站等著列車進站的景象,或許等的人永遠不會到來,但心中還是尚存著對愛情信任的希冀。〈The Imperfection Of Memory〉找來Miaow的主唱Cath Carroll獻唱,輕盈的香頌曲調,聽來十分舒適悅耳。〈The Dark World Of The Broken〉如同Trembling Blue Stars以往的慢板歌曲,纏裹著氛圍濃厚的鬱悶氣質,低沉的吉他聲線平實的在節奏中舒展,聆聽的當下,時間頓時緩慢了起來。

〈Cold Colours〉是專輯中我最喜愛的一首,有點後龐克思維的吉他刷奏反覆厚實的為歌曲鋪軌,很深的旋律性彷彿能帶人至很遠的遠方。Bobby Wratten的前女友Annemari Davies也在這首歌中擔當合聲。

〈Half-Light〉和〈The Hidden Quarter〉則由女團員Beth Arzy擔任主唱。她的聲音時常有種能夠療癒傷感的特質,尤其在上一張《The Last Holy Writer》中表現的更為出色,不少歌曲都是我的最愛,當中也包括這個Blog名稱的同名曲〈From A Pale Blue Rosary〉。多少也希望她能在Trembling Blue Stars結束後能回到自己的樂隊Aberdeen繼續唱歌。

〈The Hidden Quarter〉同時是一首獻給已逝的英國導演Derek Jarman的歌曲。Derek Jarman曾幫The Smiths的〈There Is A Light That Never Goes Out〉還有R.E.M的〈Losing My Religion〉拍攝MV,他的最後一部電影〈Blue〉也是電影史上最深藍的電影,整部片只有藍色的布幕,其中的聲音對白則替藍色詮釋了各種無限的可能。

《Cicely Tonight Volume One》這張EP不同於專輯,充滿了Brain Eno式的實驗環境音樂。由Annemari Davies所唱的〈The Lowest Arc〉聽來有一股難解的神祕氛圍。〈Not For Second Prize〉翻唱自The Dream Academy的歌曲,純然由吉他撥弦來唱奏,聽來使人感受到孤寂中的低沉落寞。

EP中的最後一首歌〈No More Sad Songs〉也替Trembling Blue Stars畫下了完美的句點。七張專輯,無數的歌曲,數不盡的回憶。他們不會再有令人傷感的曲子,但我們依舊會反覆聽著這些歌曲,度過每一段哀愁傷感的時刻。

「車廂正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移動,窗外的景象不斷迅速的消失在眼前,一根根電桿上的線纜接續著彼此,沒有盡頭。我看著照著鏡子的她,此時,沒有人說話,靜默包圍了所有關於愛欲的想像。」

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

Dance!Dance!Dance!To The Radio

0 意見


過往聆聽搖滾音樂的啟蒙往往是由朋友的分享所開始,雖然每位聆聽者都有屬於自己的喜好與品味,讓自己孤獨的聽著音樂也沒什麼不好,但與他人分享一些喜愛的樂團或歌曲似乎更為有趣,於是最近邀請了幾位同樣對音樂熱愛的朋友一同在網路電台當起DJ,請他們每個星期固定為大家分享一些私藏的曲目,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準時收聽。(我的時段是每個星期日的21:00 ~ 23:00)

開播日期:10/24 星期日

電台網址:http://now.in/radio/transmission

Dj Debby                星期一     21:00 ~ 23:00

Dj 米鹿仔             星期二       22:00 ~ 24:00

DJ Fuse                         星期三   21:00-23:00

Dj HeadphoneYouth      星期四       22:00 ~ 23:00

Dj Primeblue              星期日      21:00 ~ 23:00

2010年10月15日 星期五

AaRON - Birds In the Storm

0 意見

"I'm on my way to see the world,
And all I am is a bird in the storm."

來自法國的二人組合AaRon全名為Artificial Animals Riding on Neverland,看到這樣的名稱不禁會讓人想像他們在平凡名稱背後所隱藏著的奇幻陰鬱世界。只要聆聽過他們上一張專輯《Artificial Animals Riding on Neverland》就能理解那世界所有的具象,那些具象所建立起的景象就如同一片空寂的大地被悲劇的烏雲永恆壟罩,我們在當中無法找到任何希望所能存在的形式,任何都沒有。

不過新專輯《Birds In the Storm》似乎將那種陰鬱情懷給拋開了些許,仿如一道曙光瞬時穿透陰雲,情緒轉而變得激昂,曲調起伏顯要且帶有優美的格律。主唱Simon Buret為了讓身為美國人的父親也能聽懂歌曲的緣故,故歌曲大多是以英文詞來創作,這也使得聆聽AaRon時總是會想起眾多英式搖滾樂隊的旋律,諸如Radiohead、Coldplay等,但AaRon的音樂聽來其實獨自擁有自己的法式風味,仔細聽,Simon Buret所唱的每一個英文詞句都含有一種源自法國的腔調。

好的流行音樂專輯如同一篇好的文章,都具備一種「起、承、轉、合」的格律,而《Birds In the Storm》整體聽來的確含有這樣的架構,每一首歌都能獨自擁有自己的靈魂,且歌與歌之間在情感上的切換也相當到味。

「起」,由〈Ludlow L〉為始,曲子起先以鼓點鋪陳然後在加入各種的電子節拍,然後Simon Buret低沉的歌聲再引領聆聽者進入到一種情緒當中,相當吸引人的序曲。單曲〈Rise〉延續著低沉的氛圍,直到副歌唱到:「我應該跳著舞、跳著、跳著,直到落入妳的謊言之中。」壓抑的失意傷感才終能獲得釋放。

另一首單曲〈Seeds of Gold〉以他們最擅長的鋼琴譜曲,旋律不禁讓我想起Elbow的〈Forget Myself〉,聽來非常的姿肆暢快,如同騁馳在公路上搖下車窗吹拂勁風。獨具氣勢的〈Waiting for the Wind to Come〉則預告著風暴的即將到來。

〈Inner Streets〉為「承」的開端,曲子由鋼琴與電子節拍混為一氣,相當極具氣勢的編曲,Simon Buret仿如Thom Yorke亦或Jeff Buckley上身,他的嗓音在高低音的區域轉換都表現的游刃有餘,歌詞不停的描述著一些自我沉溺的段落,使人迷失在無人沙漠的正中央,感受隔離塵世的絕然孤獨,〈Inner Streets〉無疑是專輯中最好的一首歌曲。

〈Song for Ever〉是Simon Buret寫給已故製片人的曲子,整首歌由吉他的反覆撥奏貫串起,紀念好友的情緒相當深層的在旋律中蔓延。〈Arm Your Eyes〉延續上首曲子的傷感,進而更是被悲傷給掩埋;看著煦陽,我們的眼淚開始不由自主掉下來,每一滴落下的淚都似黃金,如此的閃耀。

收拾前面的傷愁,同名曲〈Birds In the Storm〉為專輯中的「轉」折點,激昂的Synth節奏在當中開始翻覆,如同他們遇上Depeche Mode,一種黑暗同質化的演繹;你在夜半走上街頭,浸沫在無聲的城市中,心裡某處卻感到極度喧鬧,不平靜的情緒焦慮的往身上攀爬。

〈A Thousand Wars〉像似某首Radiohead的曲子,共同的傷愁喚起對戰爭的撻伐,難以數計的戰爭、難以數計的靈魂,傷口依舊無法在時代的輪轉下復原。

最後的「合」由〈Passengers〉作結,先由低沉的吉他單音與嗓音鋪陳,爾後再由電氣化的聲響與吉他刷奏相輔為一體,一股死沉的黑暗氣氛圍繞著整首歌,使人看不見歌曲外面的景象。終曲〈Embers〉由鋼琴譜曲,古典的味道相當濃厚,琴鍵百般寂寥的音韻替《Birds In the Storm》緩慢的關上門,耳前,消逝與即將消逝的那些都已遠去。

《Birds In the Storm》的純熟與完整度對AaRON說必然是一大躍進,我們常講,有些樂隊總會在第二張專輯開始失足,但這次AaRON則反其道的成功的超越了自己。如果要問今年最好聽的專輯有哪些選擇可以角逐,我想,當中必定有《Birds In the Storm》的位置。



2010年10月9日 星期六

Belle & Sebastian - Write About Love

3 意見

《Write About Love》的發行無疑是近期Indie-Pop樂迷最引領期待的一件事,畢竟距離上一張專輯《The Life Pursuit》已近有四年的時間,而這也是他們專輯間隔期最長的一次。四年間,不知有多少新樂迷才剛開始埋首於Indie-Pop的懷抱。對我們來說,Belle & Sebastian的音樂永遠是入門Indie-Pop的最好方式,他們總是帶領著這一輩的年輕孩子進入到另一境地的清新花園,讓人自由探索其中無常的傷感與美妙;時常,在聆聽那些青春雋永的曲調後,我們心中的鬱悶情懷總是有增無減。

〈I Didn't See It Coming〉是《Write About Love》內我最先領聽到曲目,正好也是專輯內的揭幕曲,這首歌也使我對這張專輯有很深的期盼。〈I Didn't See It Coming〉聽來相當的Chamber-Pop,無論是鋼琴、吉他、貝斯都恰如其分的在各個位置上,編曲上聽來十分精妙,團員Sarah Martin的歌聲是整首歌的主軸,曲末由主唱Stuart Murdoch加入合聲,當他最後反覆唱著歌詞:"Make me dance, I want to surrender ."身體也不由自主的想跟著旋律一起律動;暫時忘卻一切,就這樣跳舞吧,直到什麼結束為止。

〈I Want The World To Stop〉的曲調著實的雀躍動人,貝斯的韻律不管在曲頭、間奏都表現的搶耳,電吉他單音精巧的穿插其中,曲末由鍵盤的疊奏來畫下句點;Stuart Murdoch祈求著時間能在什麼都講求速度的摩登生活中稍稍暫停下來,使人體會或思考一些從未注意過的景象以及小事。讓世界停止運作何其難,但從自己的生活型態開始著手改變,則永遠都不嫌晚。

《Write About Love》不同以往的還找來女唱作人Norah Jones和以《An Education》竄紅的影星Carey Mulligan來輪番獻唱。與Norah Jones合作的〈Little Lou, Ugly Jack, Prophet John〉聽來十分的不Belle & Sebastian,倒有點像是Norah Jones的作曲找Stuart Murdoch來助陣,一首緩慢無壓的男女對唱情歌,歌詞雖然描繪簡單的景象,但寂寥落寞卻是滿溢四處。

同名曲〈Write About Love〉有點讓我想起The Mamas & the Papas的曲調加上The Doors復古的鍵盤聲響。Carey Mulligan在當中唱著:「我討厭我的工作,我已經精疲力盡,一整天都被困在辦公室;中午一點時,我帶著午餐上到屋頂,城市的景象在我眼前延展開來,我書寫關於一個男人的事,他相當富知性,身材相當好,但他也都明白這些。」這段歌詞如同〈Step Into My Office, Baby〉,描寫著女性在職場的苦悶情緒和遭遇,Belle & Sebastian總擅長描寫平凡如你我的情愛小事。

關於愛,愛到底是什麼?或許正如〈Read the Blessed Pages〉所唱,愛就如同小說,在你閱讀到令人驚奇的一頁,你就會深深感受的到。而在〈I Can See Your Future〉中所聽到的是小號與弦樂悠揚的迴盪在內,Sarah Martin唱著美好的旋律,相當好聽的一首Chamber-Pop曲子。

整體聽來,《Write About Love》的表現與以往的Belle & Sebastian還是有所差異,歌曲的品質也良莠不齊,雖說不少曲目還是一貫的好聽、編曲十分用心,但感覺還是少了些什麼,可能就缺少了那麼一點以往單純美好的味道。

「妳望著窗外的遠方,關於愛情,妳突然想寫些什麼,筆輕拿在手中,關於他,關於她,關於你們,關於他們。於是妳並沒有下筆,就只是如此望著遠方,很遠的遠方,愛情藏在那處的無名遠方。」




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Deerhunter - Halcyon Digest

0 意見


兩年前的某些日子一直陷在〈Agoraphobia〉這首歌上,每天至少要聽五遍以上才會感到滿足,彷彿心裡有個諾大的空缺,要用這首歌的聲音才能去填補,這麼說來或許有點過於自我沉溺,但〈Agoraphobia〉不光只有很好的旋律性,而是整首歌所含有一種飄忽恍然的特質,其中的環境聲效與旋律都磨合為極好的狀態,當然這都要歸功於吉他手Lockett Pundt的譜曲,還有他低沉焦糊的嗓音,這也是我後來對他個人專輯《The Floodlight Collective》特別喜愛的緣故,然而,這樣的特質似乎也延續到了新專輯《Halcyon Digest》上。

Deerhunter早期把玩著新迷幻實驗曲風,後來才開始將流行的曲調填寫到他們的音樂肌理中,而《Halcyon Digest》便是此新迷幻流行曲調的成熟之作。整張專輯的曲調都維持著很好的一致性,每一首歌的接續都像是本為一體,沒有一首是在調性的隊伍上脫序。

開場的〈Earthquake〉相當的深沉不見底,運用適量的環境聲效,緩慢壯闊著空間感,低音藏伏像海潮,一首頗為曼妙的序曲。聽著〈Don't Cry〉很直覺的就想起The Cure 的〈Boys Don't Cry〉,並不是曲調上的相似,而是屬於同樣一種對他人遭遇的關懷,哭並不是壞事,最重要的還是不能失去勇氣。

〈Revival〉和〈Memory Boy〉的旋律肯定能吸引不少人的耳朵,些許愉悅的節拍,具象了待在黑暗中的自由和寂靜,主唱Bradford Cox高大細瘦的身影似乎就蹲站在角落那,唱著他難以細數的回憶。

由Lockett Pundt譜曲獻唱的〈Desire Lines〉可以說是《Halcyon Digest》的重點歌曲,也是專輯裡我最喜愛的一首,後段的電吉他Riff如同在音階上下樓梯,在規律的鼓擊上滑順著模糊的單音,最後在漸慢的淡出,相當精妙的編曲。歌詞中所描寫的青年徬徨,如同欲望無限延綿的線,纏繞著腦中的思緒。

〈Basement Scene〉的開頭有點相似老歌的調子,而我想這首歌是關於陷在回憶裡的事,有些場景是你一輩子無法忘懷的,那邊有許多你的好友,大家還是在一起玩樂嘻鬧,有時候你會沉浸在過去那段美好的時光,不想醒從這美夢中醒來,當一個拒絕長大的孩子。

〈Helicopter〉的氛圍使人感覺像是沉入到氣泡水裡,這首歌據說是Bradford Cox受到一個俄國年輕人之死的啟發,歌詞全然是關於孤獨以及厭世的情緒。〈Fountain Stairs〉同樣出自Lockett Pundt之手,那種飄忽恍然的特質又再度回來,含有情緒起伏的吉他刷奏,一直在耳旁繚繞不絕,彷彿給了我們一種可以像陀螺般旋轉的可能。

〈Coronado〉裡會加入薩克斯風編奏則是因為受The Rolling Stones的《Exile On Main Street》所啟發,Bradford Cox覺得搖滾樂裡有薩克斯風是相當酷的事,這對Deerhunter來說也是滿新鮮的嘗試。〈He Would Have Laughed〉是Bradford Cox獻給今年逝世的唱作人Jay Reatard的致敬曲,編曲上與〈Helicopter〉有異曲同工之妙,聽來異常的寂寥落寞。

《Halcyon Digest》或許是Deerhunter最平滑順耳的一張專輯,你可以很輕鬆的聽上好幾遍,然後找到些易唱悅耳的旋律,哼唱一輪。可能,待在那樣的音樂裡面,我們都是沉溺於寂寞的個體。

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

信 #5

0 意見

那些字在腦中溢散開來,但我無法確切描述每一個字的形體,因為字的數量實在過於繁多雜亂,字與字之間的關係也呈現疏離的狀態,像是一群陌生人彼此互不瞧看對方,彼此沒有所謂的交集,以至於無法組成正常人可以理解的詞彙。

走在台北的街上,我由腦中的影像區塊讀著那些無法解讀的詞彙,試著從中領悟到有什麼屬於自身的涵義,卻怎麼也無法理解;或許詞彙的整體就只存在著空的概念,也可能字的組合方式早已超越了自我知識的範疇之外。

詞彙內部包含著一些反抗的因子,它抗拒被我的認知給探入解析,此時,我感覺從小到大的所被教導的字詞解釋全失去了作用;那些新的詞彙,完全超越了傳統教育所能給予的;無法解讀,一切都像是失了焦的模糊。

站在此處,我感到無窮盡的茫然,想躲回到過往的時光庇護裡,還能誇張的笑、誇張的奔跑、誇張的做每一件事,被人厭惡與喜歡。

年紀小的時候急著長大證明自己的能耐,年紀漸大後卻想停留在小時候的狀態,不再想知道關於大人世界那方的事情,關於那些所謂的現實、責任等。你會說我沒有面對未來的勇氣與擔當,我只能說,當小時候的你看見長大後的你,他或許會有點失落,畢竟那可能不會是他想像中未來的自己。

每個人都不會是自己的重複,即使在下一秒,腦中某個微小的觀念一變,你就會被導向另一處全然不同的地方。你不再會是你自己,但你還是頂著自己的名子與和他人的關係活下去,能確認自己還是自己的方式,只剩下留存的記憶;記憶的軌跡就如同自身改變的痕跡,那痕跡就像是遭受震擊的牆上裂縫,一跳細小歪曲的黑線,刻畫著生命的脈絡。

看著自身的改變,才發現,自己無法掌握絕對的好與壞,無法判別那條界線在那,命運的不確定性終究牽引著身子,但我還是想從現實的規範中逃出,不甘於受困於那些一直加諸在身上的枷鎖,於是我們又會談論到「理想」,這個易於出口卻又無比艱辛的字詞。

心中總是會有一處,想去卻又永遠到不了的地方。理想便是以這樣的形式存在,它是永恆的斷裂口,使人掉入想像的美好卻又上演悲劇的結局。我走進世界這個龐大的隧道,用盡全身所有的力氣,期望看見出口的光芒,走著、跑著,趁著還有力氣之前,離開那個關於悲劇的想像。

2010年9月18日 星期六

World's End Girlfriend – Seven Idiots

0 意見
World's End Girlfriend主腦Katsuhiko Maeda於今年七月創立了新的音樂廠牌Virgin Babylon Records,而他們的新作《Seven Idiots》也初次在這新廠牌下發行。

不同於以往的創作方式,《Seven Idiots》整張專輯的編曲形式相當特別,Katsuhiko Maeda先以流行樂Verse-Chorus-Bridge的編曲模式完成每一首歌,再將人聲從中去除,摧毀、重建歌曲的結構,以樂器的聲響填補人聲的空缺;聽似有點混亂,令人摸不著頭緒,但以此方法重新把玩流行音樂的結構,確實富帶挑戰及實驗性,聽得出他們欲想跳脫出自己過往的窠臼。

開場曲〈The Divine Comedy Reverse〉磅礡的弦樂橋段,其實就是單曲〈Les Enfants du Paradis〉當中的一段樂句之一;初次聽到〈Les Enfants du Paradis〉時著實的有被裡頭的拼貼玩法給驚豔到,他們不再用後搖滾似的鋪陳方式來創作,轉而將歌曲整體的節奏編的緊湊;聽的過程中,你可能會直覺預測到下一段旋律會是什麼,但下一段旋律絕對不會是你所預期的那般,這種對歌曲旋律預測的直覺就像是聽了大量制式流行歌曲所訓練出來的反應,而World's End Girlfriend完全把每個人對流行樂的此種想像拆解掉,但並不是胡亂拼湊,聽起來還額外富有律動的生命力,如同MV中的女孩能跟著歌曲的各種節奏聲響下意識的跳出自己的舞步,這般毀滅與美麗。

〈TEEN AGE ZIGGY〉和〈DECALOGUE minus 8〉的聲音拼貼實在是怪奇有趣,電吉他的刷奏搭上厚重的電子鼓,以及一些天外飛來的聲響,就好像在待在遊樂場內聽著每一台大型電玩發出各自的聲效,陷入一種繽紛世界的混亂,在上千種聲音所構築起來的迷宮中遊蕩嘻玩。

格外迷人的還有〈ULYSSES GAZER〉,這首歌讓人知道World's End Girlfriend也能出乎意料的搖滾,起先是電吉他與低傳真鼓擊的搭配再加入激昂的小提琴旋律,一小段失序、跳針後,又跳接到另一個部分,最後則是意外的畫上句點。

看到〈Helter Skelter Cha-Cha-Cha〉的歌名,很直覺的就會讓人聯想到是否與The Beatles的〈Helter Skelter〉有所關連,或許是由〈Helter Skelter〉擷取某些元素再重新編湊而成,在金屬tone調的吉他刷奏與Bass Line上可能會找到些線索。

〈Bohemian Purgatory〉分為三部曲,這三部曲中加入了不少鋼琴與薩克斯風的橋段,聽來時而靜謐、時而扭曲,弦樂與貝斯的韻律搭合起來異常的美妙,使得聆聽者在爵士、古典、電子三種樂風中不斷交替徘徊。

當中最焦慮的曲子莫過於是〈The Offering Inferno〉,它傳達了地獄般的情境,扭曲的電子聲效糾結成壯大的噪音,像是每天成千上萬的電子訊號在網路上奔竄;如果將人類每天所接受到的電子訊息,集結濃縮後再撥放出來,大概就聽起來像這樣吧。

最後的〈Unfinished Finale Shed〉又回歸到World's End Girlfriend過往所帶給我們的感覺,恬靜、舒適,如同躺在葉舟上順著河水流下,緩慢遠離焦躁紛雜的聲音破塊,歸向自然的無名之地。

流行音樂在被實驗性的拆解、重組過後是否仍留有流行音樂的本質,《Seven Idiots》將這個問題拋出來,本身也是這個問題的答案,正如他們所說:"It's an irregular pop album",在那種不規則中,我們聽到的是Katsuhiko Maeda對音樂空間幻夢似的想像力。而這次,World's End Girlfriend必然是創造出了另一種跳脫流行音樂的流行樂。


2010年9月11日 星期六

電影狂

0 意見

他將視線探入鏡頭的另一端
偏執的
陷進現實外的另一窺探方式,來
自拔不可

笨拙的將影像捕捉起
沒有倦意的
看著膠卷,順向進轉
直至光影噬入黑暗

那,秒鐘內反複映出的虛實
進而是
一種無以名狀的自我狂熱
亦或是源自本性根源的關懷之眼

漸然,美感持有了他的想像
藝術之心盤據於靈魂深柢
突如靈感的乍現
也仿若預言著失去

在他的鏡頭前,在他的生活前
孩子和她離去
帶走他的心竅出走鏡頭框外

眼前的鏡圈
對著自己的疲倦面頰
輕聲口語過往回憶的一段
這時
我們所能想像的攝影
不過是
攝取自我諒解的一道陰影

2010年9月10日 星期五

James - The Night Before / The Morning After

2 意見

這一年已經過了大半,心裡不時會想著今年有些什麼必須一聽的英搖專輯,在苦思許久後還是想到了James的這兩張迷你專輯《The Night Before》以及《The Morning After》。自他們在07年重組後,08年所發行的《Hey Ma》也是我當年最喜歡的英搖作品。他們的旋律性似乎存在著某種特殊的魅力能使耐聽的保存期限延長,始終不會被大量的音樂資訊洪流給埋沒掉。

令人驚訝的是在過了二十八個年頭,James主唱Tim Booth仍保留著近乎完好的嗓音,不失早年的演唱水準,任何聲調的高低起伏都難不倒他,甚至能將歌曲中所帶有的能量完整的詮釋出來,彷彿他天生就註定是一位在舞台上發光發熱的傑出歌者。

起先發行的《The Night Before》帶給我的感覺就像是《Hey Ma》的延伸作品,有些旋律甚至有相互契合的錯覺,整體的節奏偏中至快,曲調激昂而闊然,情感上的起伏俐落有致,雖然只有七首歌,但聽起來就是一氣呵成,每一首歌都緊密的連接在一起,絲毫沒有鬆散感,當中的最後三首歌是我比較偏愛的曲目。

〈Shine〉如其名的擁有一種閃耀的能量,尤其歌詞最後唱到:” When you're gone your songs outlive your story”,當離開人世後你的歌曲仍舊能夠和你的故事在世間被流傳,正如我們所熟悉的那些早逝創作者,即使這道生命之光被死神熄滅,你的優異作品並不會因此失去光芒;榮耀終就逝去,回憶卻是永遠留存。

〈Hero〉以小號開場,到了副歌的部分Tim Booth以非常有力嗓音來表達他想說的話,給人相當為之一振的精神。歌名雖取作Hero但實際上卻反諷著英雄外表下的破敗;有惡棍才會有英雄,反之亦然,是不是有英雄的出現才使得無罪的人看起來像是惡棍,我想這是很有趣的思考。

《The Morning After》不同於《The Night Before》那般昂首激情,轉而變得沉靜許多,更添加了些故事性,讓人想起《Laid》時期的作品那般使人沉思的穩重。〈Got The Shakes〉是在講述一名酒醉男子打了他的老婆,酒醒後才意識到自己犯了錯,並乞求原諒;曲子聽來有點Brain Eno式的氛圍化,Tim Booth的呼喊像是進入男子腦中看見他掙扎的思緒不停流轉。

〈Dust Motes〉貫串著鋼琴彈奏與吉他滑弦的細膩,在曲子中段加入鼓聲後旋律變得苦澀,在破裂的關係中,自我原諒對方所帶來的傷害,但又不想那麼乾脆的就此放手,再平靜的心情似乎也無法掩蓋傷痛的存在。

〈Tell Her I Said So〉是關於Tim Booth對母親在家中逝世的感覺,淡愁旋律的景象有點灰冷落寞。開頭的Bass Line韻律實在像極了Slowdive版本的〈Some Velvet Morning〉。整首曲子以電子節奏為底蘊,在後段部分他們請來些孩子合唱著:"here's to a long life",面對至親的逝世,更加尊重於自己生命成為他必然的思考。

〈Kaleidoscope〉又是另一則浮世繪,男子懷疑著老婆是否有外遇,害怕即將破裂得婚姻,有次,他偷聽著她對著電話私語的內容,彷彿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事實上是醫生正告訴她老婆她得了癌症,只剩下幾個星期可活,命運的無情襲來終究無法抵擋。

〈Rabbit Hole〉中的滑弦吉他聽來實在美妙,當愛麗絲掉進兔子洞時,現實開始與自己脫離,想像力進入五光十色的紛雜,輕盈的曲調如同夢境前的序曲,一首舒適自然的搖籃曲。

聽著〈Make For This City〉,我們希冀能生活在一個更加美好的城市,但現實總是事與願違,能做些什麼來改變,而不只是光想著逃離這裡,或許我們都有些責任,即使更多的厭惡也無法改變這一切;那裡是曼徹斯特,這裡是我們的城市,景象不盡相同,但不變的依舊是人民的力量。   

〈Lookaway〉是專輯中旋律性最棒的一首歌,小提琴聲悠揚迴盪著整首曲子,以反覆的副歌作結,使得整首歌的旋律聽來永無止境。最後的〈Fear〉又回歸到了Brain Eno式的氛圍曲調,Tim Booth的嗓音環繞在曲子的立體空間內,然後替《The Morning After》畫下完美的淺灰色句號。

夜晚來臨前,黎明破曉後;兩張專輯看似連貫的主題,卻表現出James橫跨過往至現今的音樂風貌,相信讓新舊樂迷都能大飽耳福。

二十八年中,James經過了曼徹斯特音樂的黃金時期,從Madcester到Brit-Pop再到他們自己,James就像是那些我們早已看不到的音樂場景的活歷史,希望他們能夠走向自己的第三個十年,屆時,也期望能有機會去參加他們三十週年的演出。


2010年9月4日 星期六

Song For a Blue Guitar

0 意見


這幾天不斷的聽著Red House Painters的《Songs For a Blue Guitar》,尤其是專輯中的同名歌曲〈Song For a Blue Guitar〉總是讓我特別著迷第一次看到專輯名稱時就覺得取得實在太好了「寫給藍色吉他的一首歌」光看這名稱某些旋律就會在腦中某處開始回響起來,彷彿自己在很久以前就喜愛過這首使人感傷的曲子

想起自己曾經彈過一把深藍色的木吉他,它的琴身比一般大小的木吉他還小一點,對我的手掌來說是小了些,雖然按和絃時手指彼此會緊靠在一起,不過卻很好掌握弦與弦之間的距離。但按弦不到幾分鐘,極細的鋼弦輕易的就會在指頭上留下透紅色的壓痕,在弦與琴箱產生共鳴的同時,手指也必須不斷承受著微小的痛楚;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美好旋律背後,往往是由這些微小的痛楚所累加而成,這對長期在台上演出的樂手來說更是屢見不鮮,這也是為什麼我如此敬佩他們的原因。

那天早上,待在教室內,黯然的心情使我沒辦法專心上課,索性就離開教室,帶著這把藍色的吉他自以為是的出走。面對自己的無處可逃,我只是走到華山園區某個小丘上的草坪上坐著,也沒有如同電影劇情般走到天涯海角如此瀟灑。望著灰雲層疊的天空、歪斜的高聳建築物,周遭很空很安靜,偶爾才能聽得到市名大道與高架橋上不斷呼囂而過的引擎聲。

在這,拿起吉他就開始彈著;就只是彈著,沒有特別是哪首歌。她離開了你,你不知道該怎麼辦,你不知道怎麼才能把那莫名的傷感情緒蒸發掉,於是你只能呆坐在著彈著你的藍色吉他。心情就像是以E和絃為開頭的曲調,開始掉入無底洞深的憂鬱,你知道第一個音是什麼,卻不知道該在哪裡結束,只能讓E和絃無窮無盡的繼續下去。有隻小狗突如的跑到我腳邊,它的主人說它可能是想聽我彈吉他,我只是面帶微笑著卻甚麼也沒說,現在想起來,或許它當時真能懂我的心情。 

後來,第三根琴弦斷了,我沒再把它拿去修。直到妳出現,我們才把它帶去樂器行補好那一根弦,也修補好心裡長久缺少的那部分,我又能用它繼續彈著其他不合時宜的歌曲給妳聽,一起唱著我們喜愛的曲子。看著那把吉他上的藍色色澤,你會深深的被吸引至它色彩的深度裡,就像觀察著海洋與天際亙久不變的藍色變化,時間跨越過時間,色彩跨越過色彩,悲傷與歡樂在顏色中共生共存,但終究不屬於彼此。

如果誰曾經離開了你,讀著〈Song For a Blue Guitar〉的歌詞總會把你又帶入進當下傷感的情緒裡,有些人老是會說:「過去就讓它過去吧。」,但我還是不介意的面對過去過去的種種悲傷,往往給予了自己某種成長的力量

Red House Painters - Song For A Blue Guitar


When everything we felt failed
And some music soft in distant sails





But it don't sound like it did before
Then I know I'm left with nothing more
Than my own soul

When pretty pictures face back
But your coats aren't hanging on the rack
And blue water turns to
A place that I can't get to
A place that I can't
In a room all I feel
Is the cold that you left
Through the air all I see
Is your face full of blame
What's left to see
What's there to see

In the room all I feel
Is the cold that you left
Through the air all I see
Is your face full of blame
What's left to see
What's there to see
What's left to see 

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

Enjoy The Silence

4 意見


有人在黑暗中說話,我卻只聽見自己的聲音,就好像那裡有人,但那個人就是我自己。黑暗使得寂靜圍繞著全身,就像包覆在身體上的一層薄膜,無法藉由外力而剝落,如同無形的保護罩,保護著我不被自己的話語所攻擊,因此,在黑暗的錯覺中,我才誤以為自己的聲音是由其他人所發出,以假象拒絕存在的事實。他曾說過:「聽見自己說過的話總是覺得殘酷,即使你認為那不是你會說出口的傷人字句,但依舊還是說出口了。」

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我在每一項缺陷中感到自由,我在殘破的言語中感到被情緒所拉扯在這扭曲的瘋狂之中,無意的傷害一連串被產生、複製,形成一個惡質的團狀物體,在兩者的交談之中被無限傳遞。只要有一方開始使用嚴厲的字詞,另一方就得決定反駁還是防守,彼此互相爭辯,直到其中一方舉起屈饒的白旗,將高亢的聲調轉為沉默。

看著爭吵的戀人們,他們彼此持續陷入沒有句號的言語漩渦,不停繞著同一個圓心打轉,說話的聲音不再單純是說話的聲音,而是轉變為一種不斷壯大的混沌。沒有意義的情緒字眼一個個夾雜著驚嘆號,在空氣中被打散、重組、質變,最後,彼此也忘了自己曾經說過些什麼,甚至當作這些話沒有由自己的口中說出。

偶爾,為何不與對方享受全然的寂靜,還是我們都不擅於面對無話可說的尷尬,害怕這種尷尬會在彼此的關係上留下一道兩天即復原的微小割痕。拋除言語失控的可能,尷尬這種情況越顯得無害,更重要的是超越言語的感受,彼此心裡相互通與的微妙感覺。

那種感覺,似乎只要牽著手,把妳抱在懷裡就能感覺的到。完美的文字、完美的言語霎時變得不再重要,這兩者善於欺騙以致蒙蔽過真實的感受。或許該讓一切享受在寂靜之中,即使是在最深的黑暗,無聲依舊能使我們看的到彼此。

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Sun Kil Moon - Admiral Fell Promises

0 意見

"If you're a poet, then you're living, noticing, listening, picking things up. 
And inspiration never turns up in obvious places"— Mark Kozelek 

幾個星期前,我在埔里山中的一間民宿過夜。早晨,我帶上耳機聽著《Admiral Fell Promises》這張專輯,走出房門,週遭的林蔭使得空氣極為清新,朝陽的光線由葉與枝的縫細穿透過來,金色透明的光束照在未乾的濕軟泥土上,彷彿能喚起土地上的什麼。邊聽著Mark Kozelek彈著Silverton的尼龍弦吉他,腦袋也被清脆的弦音一陣陣輕巧的彈起、清醒;自然及音樂,這兩件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同時與之,心靈頓時獲得滿足;那些在城市中所聽不到的聲音,現在卻如此清晰的在耳朵繚繞不絕。

《Admiral Fell Promises》不同於Sun Kil Moon以往的專輯,Mark Kozelek純粹只用一把尼龍弦吉他來進行創作,而將鼓聲、低音吉他、電吉他都置放於遠方。不知是否因歲數不斷增加,他只想孤單一個人,玩著自己的吉他,唱著自己的歌,自由的在音樂裡探索他尚未到過的領域。

Mark Kozelek從小就對古典吉他有著濃厚的興趣,不過這個興趣並沒有持續下去,一直到近幾年,他才將西班牙古典吉他大師Andrés Segovia的作品拿出來聆聽,並決定以此為藍圖來創作《Admiral Fell Promises》整張專輯,於是你在當中便可以聽到許多古典吉他的聲蹤。當中,他以古典吉他為音樂的基底,再加上他對民謠創作的認知,創造出一種以古典技巧輔民謠曲調的編曲方式。

或許與先前的專輯相比,《Admiral Fell Promises》聽來有點平淡恬雅,但好聽處就在於他吉他撥弦中清脆流暢的細膩,再加上他本身唱腔的獨特性,使得歌曲完全不流於單調沉悶,反而更能將音樂內的愁思完整的表現出來;在技巧與情感上的表達都能取得一定的平衡點,並沒有多餘的偏向哪一方。

專輯內最美的曲調莫過於是〈You Are My Sun〉,副歌與後段獨奏的部分尤其美妙。如果愛一個人,你會渴望能增加自己的熱度,希冀自己能給予他人力量,支撐彼此走過人生每一個艱難的時刻。想起Mark Kozelek曾說過,假使不玩音樂,他可能會去當心理治療師,畢竟他喜歡聽朋友講述煩惱,替他們想出解決的辦法。

當然,聽完《Admiral Fell Promises》後,我也覺得自己被音樂所治療,原本煩躁的心情緩緩歸為平靜。

2010年8月13日 星期五

Arcade Fire – The Suburbs

2 意見
無論未來的你到達何處,你總是會想念起自己出生的土地。在那,不管經歷了多少幸與不幸,都是每個人回憶的根源,所有記憶都由此開始延伸至當下;根源,即使遺忘卻不可抹滅,就算腦中所殘留的影像已經模糊不清,用盡所有的追憶方式卻怎麼也找不著那塊遺落的影像拼圖,但那始終是一個人最深層的回憶歸宿。

《The Suburbs》這張專輯的概念就是以這樣的「根源」為起點。某天,主唱Win Butler收到老友所寄來的電子郵件,郵件內附著一張老友與女兒的照片,拍攝地點恰好是Win曾生活過的地方,這使他開始回想起自己在Houston城郊的兒時生活,以此回憶勾勒出整張專輯的構想。Win在去年夏天也開車回到了Houston,想在兒時回憶消失前重新連接對Houston的印象,並將此鄉愁的思緒寫成曲子放入專輯內,以音樂保留可能消逝的記憶。

不過《The Suburbs》並不是一再重複的強調鄉愁,而是以此面向為延伸來觀察文化現象、社會變遷、個人情感等各個層面,每一首歌的歌詞都隱約有著關聯,字句內最常出現的關鍵字不外乎是"Suburb"、"Downtown"等,這也體現出《The Suburbs》在歌詞創作的概念性 — 市郊與城市之間的關聯。

〈The Suburbs〉歌詞寫道:

"In the suburbs I 
I learned to drive
And you told me we'd never survive
Grab your mother's keys we're leavin"

他與朋友偷開著家裡的車,在此地學會了如何駕駛,這也呼應到專輯為何以「車」作為封面。「開車」也象徵著一個人有了離開的能力,只要他願意隨時可以就此離去。接續到下一首〈Ready To Start〉,他彷彿在此地受到情感的傷害,欲想逃離,於是他準備啟程離去。〈Ready To Start〉保留了他們早期歌曲所存在的能量式情感,也讓我想起〈No Cars Go〉裡的那種力量,不過顯然少了不少弦樂的配置,純然以吉他Riff與厚重的BassLine爽朗有力的貫串全曲,。 

離開城郊進入到市中生活後,你逐漸成為了一個〈Modern Man〉。開始面對現實,看著夜晚無盡的繁華,坐在辦公室內做著與他人無異的事,煩悶時就算著領薪水的日子準備排隊購買電子產品;路上,身旁走過無數的Modern Man,別人也把你當成是不折不扣Modern Man。

"In line for a number but you don't understand
Like a modern man"

每個Modern Man身後有個無形的號碼,就像待售產品等待售出,亦即死亡。

"I erase the number of the modern man
Want to break the mirror of the modern man"

於是你想擦拭掉身後的號碼,打碎鏡子裡那個虛假的自己。

〈Rococo〉是法國十八世紀的宮廷藝術,象徵著浮華不實,而這首歌或許在說:有些市中的年輕人使用著他們不了解的文化,在沒有了解背後的意涵下就加以濫用,就像不斷唱著Rococo….如此不知所云。

"They seem wild but they are so tame
They're moving towards you with their colors all the same
They want to own you but they don't know what game they're playing"

為了叛逆而叛逆的他們看似放蕩不羈卻依然溫馴。

〈Empty Room〉以快速的小提琴弦奏開場,扭曲的電吉他效果在背後建立起音牆,聽來頗有向Shoegaze取經之感,但又不是那麼純正到味,不過仍保有Arcade Fire原本的味道。Régine Chassagne在曲末唱著一段法文詞,大致意思是:「我一生都與你同在。」也是專輯內相當動人的片段。

在〈City With No Children〉中,他夢見他回到了家鄉,這裡變成了一個沒有孩子居住的城鎮,只瞧見了一間花園早已毀壞的豪宅;我們忙碌工作,遺忘了對孩子的關心,甚至不想再生小孩只想獨善其身,我想起電影《Children of Men》,當我們不再聽到孩子的哭聲時,這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失去希望?殘破不堪?還是更加糟糕。

〈Half Light I〉與〈Half Light II〉的場景同樣都是黃昏時刻;〈Half Light I〉中的我們還是孩子,在黃昏淺陽下的街道上奔跑,那刻,一切畫面如同靜止般如此美好;到了〈Half Light II〉我們已經長大,離開城鎮,又帶著身上數不清的糾雜回到了這裡,黃昏依舊不變,但改變的卻是一切人事物。〈Half Light II〉聽來與U2的〈With or Without You〉有點相似,不知是否以此為範本,這首歌也暗藏著電氣化的節拍與聲效,在音樂上算是他們很新穎的嘗試。

〈Suburban War〉很多是對於老友的思念,仔細端看歌詞內容,有著與第一首〈The Suburbs〉相互對應的詞句,例如:"In the suburbs I, I learned to drive"這段。
其中:
"We never saw you again
Now the cities we live in
Could be distant stars
And I search for you
In every passing car"

他離開城鎮後就再也沒有見過他的朋友,想起從前曾一起偷開過的車,在每輛經過的車前尋找老友的身影。

Win Butler最後唱道:"All my old friends, they don't know me now,All my old friends, are staring through me now"也是全曲最悲痛的部分。當你的老友不再記得你,這莫過於是人生最悲傷的事。 

〈Wasted Hours〉歌詞寫道:

"Some cities make you lose your head
Endless suburbs stretched out thin and dead
And what was that line you said
Wishing you were anywhere but here
You watch the life you're living disappear
And now I see
We're still kids in buses longing to be free"

無數的城鎮將人們分化到無數不通的區塊,有些城市讓你失去心智,生活壓力讓你喘不過氣,我們就像坐在公車去上學的孩子們一樣渴望自由。

〈Deep Blue〉指的是IBM的深藍電腦。1996年,世界棋王Kasparov在與深藍電腦的對決中取得勝利,但卻在隔年輸了升級過後的深藍電腦,我想這首歌是關於當人工智慧開始超越人腦後,所帶來的影響會是什麼,雖已經有無數的小說、電影探討這樣的影響,但放在Aracde Fire沉痛的音樂中,警世的味道聽來更加濃厚。

歌詞寫道:
"Hey 
Put the cellphone down for a while
In the night there is something wild
Can you hear it breathing?
And hey
Put the laptop down for a while
In the night there is something wild
I feel it, it's leaving me"

我們應該放下手機,聆聽野外的聲音;放下筆記型電腦,感受野外的寬廣與萬物的氣息,或許再過不久這些感覺都將離我們而去。

〈We Used To Wait〉是在講述Win高中時曾與一個女孩通信戀愛,每一張信都由自己親筆寫下,簽上自己的名子,然後投進郵筒寄出。等待回信的過程往往像是漫長的旅程,每天都期待著能看到對方親筆寫下的字跡,這是種無可取代的真實。不過電子郵件的發明逐漸取代這種焦急等待的心情,從此,我們再也不需要等待,也體會不到那種字跡存在的真實感。

〈Sprawl I (Flatland)〉或許是專輯內最黯淡的曲子。無家可歸的孩子們在黑暗中才能找到安逸感,讀著歌詞不經讓人鼻酸。

"Cops showing their lights
On the reflectors of our bikes
Said, do you kids know what time it is?
Well sir, it's the first time I've felt like something is mine
Like I have something to give
The last defender of the sprawl
Said, well where do you kids live?
Well sir, if you only knew
What the answer is worth
Been searching every corner
Of the earth"

警察拿著手電筒照著我們的腳踏車說:「你們知道現在幾點了嗎?」,我說:「這是我第一次感覺到什麼是屬於我的,就像有什麼是我可以給予的。」;警察又問:「那你們這些小孩住在哪裡?」,我說:「嗯…如果你想知道的話,找找看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吧。」。〈Sprawl I〉是以男性觀點來寫,而〈Sprawl II〉則是以女性觀點來寫:

"We rode our bikes to the nearest park
Sat under the swings and kissed in the dark
We shield our eyes from the police lights
We run away, but we don't know why"

〈Sprawl II〉聽來相當的New Wave,而Régine的歌聲頓時就像Blonde的Debbie Harry顯得嬌細。我很喜歡Régine的聲音,因為她唱起歌來始終有種獨特的腔調,相當迷人。

最後的〈The Suburbs (Continued)〉呼應著開頭,歌詞寫著:「如果能夠回到過去,所有我們所浪費掉的時光,我仍然會將它浪費掉,一次又一次的浪費掉。」我想,對於回憶如果還能從來一次,我還是會選擇浪費在那些美好的時刻上,哪怕只是望著窗外發呆、喝了一下午的咖啡、在街上無所事事,浪費掉的依舊美好。

對我來說,〈The Suburbs〉在音樂性上始終無法超越〈Funeral〉能帶給我的感覺,但在概念性上〈The Suburbs〉的確做的很好,它讓我想起一些很少再想起的兒時回憶、以前的舊家、一些還不懂世事的孩子,長大後過了台北橋到台北市讀書,遇到一些很酷的朋友,聽了搖滾樂,直到現在自己的樣子,一切的改變都是如此迅速的從面前眨眼而過。






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Massive Attack at Nangang Exhibition Hall

4 意見


Photo by billielolasorcha

觀看Massive Attack的現場演出真的是非常難得的體驗,原先還對表演場地有所疑慮,但在聽暖場的Martina Topley-Bird演出時,這樣的疑慮就先少了一半,接著到Massive Attack出場後,所有的疑慮也就跟著煙消雲散,心想:「這聲音實在太棒了!」,即使站在C區的位置,聲音依舊能夠聽的十分清晰,完全沒有受到回音或其他干擾的影響。

Martina Topley-Bird的嗓音相當出色,暖場表演時,她將自己的聲音預錄成各種節奏,再搭配上鋼琴的彈奏表演出每一首曲子,聽來淡雅舒適,不少曲子聽來也帶有Trip-Hop之感,最後一首歌時還拿出電吉他彈奏,相當酷的一位女歌手。Martina Topley-Bird同時也是Massive Attack的客座歌手之一,在他們新專輯《Heligoland》獻聲〈Babel〉和〈Psyche〉兩首曲目外還負責經典歌曲〈Teardrop〉的現場演出。

Massive Attack近來都是以〈United Snakes〉來作開場曲,然而這次也不例外。燈光一投射下來,舞台左右的兩套鼓馬上就展開攻勢,3D含糊的唸唱造就出一股氛圍化的磁場,重複不斷的鼓擊與電氣化聲響纏繞出一段又一段詭譎的波幅。唱到〈Girl I Love You〉時,雷鬼老爹Horace Andy終於站上舞台,他唱歌時總會隨著節奏舉起雙手搖擺著,恍惚著眾人的意識,而在演出我相當喜愛的〈Angel〉時,他嗓音的獨特性更是展露無疑,後段炸裂的電氣聲響與舞台燈光的搭配真的是一流的聲光享受。

不得不說,舞台後方的LED顯示表現出相當好的效果。唱到〈Safe from Harm〉時顯示出許多關於「自由」的名句。〈Safe from Harm〉本身的歌詞內容與自由也脫離不了關係,黑人女聲唱著 ”You can free the world , you can free my mind , just as long as my baby's safe from harm tonight”當下,靈魂彷彿受到自由的感召,在昏幽的旋律與節奏下得到短暫的解放,我們想起弱勢者的自由以及人權,然後又想起自己對於自由做了些什麼,最後,我們反問著自己:「我自由嗎?」。

〈Inertia Creeps〉表演時所出現的字幕也涵蓋了政治意識,甚至很多是關於台灣時下所發生的事件,當字幕出現「立委控炒地皮,苗縣長劉政鴻否認」、「六輕火警 無傷亡,環保署:會轉彎」台下聽眾頓時歡聲雷動,還有不少對英國政府監控行為的控訴以及用數字比和新聞事件作反諷,這些字幕都看的出Massive Attack對各個國家正在發生的事有所關注,也提醒一些我們總是遺忘並且正在發生的事實。

《Blue Line》中的經典歌曲〈Unfinished Sympathy〉也是我相當期待的曲目之一,當黑人女聲唱到高音的頂點時,也是全場情緒到達最高昂的時候,這首歌從1991年到現在,依舊不減其蘊含的魅力。接近尾聲的〈Atlas Air〉更讓整場的氣氛到達黑暗的最深處,不急不緩的饒舌唸唱彷彿沒有止境的在耳根咬語。直到結尾,合成器聲響與節拍融成一團難以分解的異色物質在耳朵炸裂,現場的震撼力遠遠超越錄音室作品。

Massive Attack的演出或許是我近年來看過最棒的現場,有些表演可能看完即忘,但這場絕對是與眾不同的感受,它能帶給你一些改變自身的力量。他們的音樂始終擁有獨特的音樂性,以緩慢的調性打破各式樂風、種族間的藩籬,以黑暗的型式表述音樂最深沉的地帶。看完他們的演出後,我絲毫沒有以往看表演會產生的怠倦感,反而越來越著迷於他們音樂所帶來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