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A Pale Blue Rosary

2013年5月17日 星期五

Deerhunter – Monomania

0 意見


  當所有痛苦化為另一種美,如同霓虹燈所散出的眩目色彩,你該如何將它訴說,運用文字、音樂,還是影像?Deerhunter的主唱Bradford Cox則是選擇用意識流的方式將它表達在音樂上。

  在Late Night With Jimmy Fallon的舞台上Bradford Cox戴上假髮,穿著豹紋樣色的披衣,用繃帶綁在看似流血的手指上,化身為另一個角色Connie Lungpin。雖然觀眾不免對他的手指議論紛紛,但他不過是向他父親因木工而截斷的手指致敬。

  舞台上的他看起來的確變了一個人似的,帶有痛苦以及憤怒的情緒,甚至曲子還沒結束就走出攝影棚,隨手拿了別人的飲料喝了一個就丟在地上,最後站在電梯旁等電梯,這一連串的行為在畫面看起來很戲劇化,讓人匪夷所思,或許Bradford Cox本身並不是這樣的一個人,不過他心裡的確住著另一個角色,外表華麗卻又是憤怒、痛苦的靈魂,如同龐克音樂憤怒的外表是隨時可以卸下的,它雖然可讓你扮演另一種角色,但也會是你的精神之一。這張《Monomania》聽起來就是如此虛實分裂的感覺。

  對我來說《Monomania》是一張跟他們有所不同的專輯,聽起來很吵、很直接、很低傳真,你會以為Bradford Cox的聲音是經過特殊效果處理過的,但其實他只是用了一個普通一點的麥克風,外加上電吉他的破音效果也用得很足,使得音樂傳達出毀壞的雜亂感,從〈Leather Jacket II〉就可以感覺得出來那種車庫搖滾式的硬幹爽快。

  熟悉Deerhunter的樂迷都已經習慣了每一張專輯都會有一首吉他手Lockett Pundt所唱的曲子,這張專輯也不例外,雖然只是一首歌,但少了〈The Missing〉的《Monomania》也只能算是半成品,Lockett Pundt的歌一直給人一種安定的感覺,至少讓這張專輯不會太快撞得頭破血流。

  Bradford Cox在〈Dream Captain〉唱的是逃離,夢想著離開窮困的家庭,他可以放棄他的出生,只希望有人可以帶他離開這裡,這首歌的意念與Bradford Cox的生長環境有相承的關係。

  而〈Sleepwalking〉則換成了夢遊者的角色,一個現實生活的夢遊者,有著孤寂包圍的心靈,渴望用歌唱來治療這個孤寂的病症,但最後什麼什麼也沒改變,只能換得一次又一次的疲憊。

  在《Monomania》裡,Lockett Pundt獨奏的吉他聲線聽起來越來越有自己的風格,像同名曲〈Monomania〉中電吉他的循環樂句凌駕在噪音牆上,透亮的聲音聽起來像在空中迴旋的光芒,隨著Bradford Cox乾雜的嗓音一起爆破,這首歌或許是描述一段三角關係的爭執,感情受創的一方唱著這首歌來宣洩他偏執的情緒。

  《Monomania》追根究柢是一張很Bradford Cox的專輯,孤獨、病態且痛苦,由此轉化出來的音樂是一種異態分裂的美,猶如瞧著冰冷街道上的霓虹燈管,製造著幻覺的訊息,傳達給所有非正常的寂寞靈魂。


2013年5月10日 星期五

離開

0 意見

  到了一處地方,你知道自己終究會離開,但你不知到自己憑什麼語氣如此肯定。想必是厭倦了重覆的景色、臉龐,還有一曾不變的習慣,拖著已被麻痺的心靈和身軀,遊走相同的路徑。這裡有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人們,亂數組合而出的各種不同卻無法突破的人生,你會不斷問自己還有什麼可能,除了生存,還有什麼可能。

  斗大的廣告看板寫著「沒有什麼不可能」,讓許多人被吞噬到「沒有不可能」的迷思中,我們互相販賣各種標語、生活方式,讓彼此以為這些精神已內化成為自己向上的支柱,我的確相信「沒有什麼不可能」,但實際上生活在這裡已經沒什麼可能,我們只能苦中作樂,用自己的方式去抵抗,不畏懼傷害卻依舊感到恐懼。

  習慣了開口,批評散滿在空氣中,最後什麼也沒能改變,無法拿這些空氣去改變什麼,只能每天吐出、吸入,空氣還是空氣。但不能說我們不需要銳利的文字,必須用文字去切開每一句謊言,讓沉睡的真相不再沉眠,任何崛起都需要催化劑,隨後面臨的是製作催化劑的人很多,崛起的還不足夠。以為是庸碌的生活遮蔽了眼前正在發生的事,後來才發現冷漠是無法突破的盲點。

  這裡什麼都有了,最貧乏的還是思考和想像。我厭倦了那些關於各種商品、食物、新聞的討論與比較,卻不得不說出口與人保持良好的關係,處在這社會化底下的矛盾,你會覺得自己不太真實,如同假扮了另一種身分,沒辦法去問自己到底是誰。

  昨天的自己跟今天的自己不會有什麼不同,但心底總渴望著有些不同,渴望著自由,渴望迎接全新的事物、苦痛和挑戰。當從小到大所受的教育教導你學習無用的生存技能,到這個社會告訴你要積極面對現實,我覺得我們都還沒學會怎麼去面對自己就不知不覺的在這社會老化、死亡。那顆渴望的心,那個渴望離開的想法一直是前進的動力。這從來不關乎生存,而是生活的選擇。

2013年5月6日 星期一

The Strokes - Comedown Machine

0 意見

  因首張專輯《Is This It》一炮而紅的The Strokes在經歷一個十年之後還能玩出新花樣,這不外乎是所有樂迷所關注的問題。對我來說,他們在《Is This It》之後的作品並不怎麼吸引人,甚至會懷疑媒體對《Is This It》的評價是否太過度吹捧,沒錯,他們玩起復古搖滾的確曾經頗具新意,但後來的音樂則讓人嚼之無味,覺得吉他手Albert Hammond, Jr的個人作品可能還好聽一些。

不過這張《Comedown Machine》稍稍扭轉了我的看法,至少他們願意嘗試新的風格,整體的節奏聽起來相當輕快,也有很鮮明的旋律,或許聽到〈One Way Trigger〉你會對主唱Julian Casablancas的假音有點不以為然,不過這種從低音到高音的轉折其實還滿有趣的,配上電玩式的合成器聲響,讓人想起挪威的新浪潮樂團A-ha

  不管他們加入了多少電子元素到音樂,兩把電吉他的刷彈依舊是The Strokes的強項,也一直是曲子節奏最重要的支撐點,當節奏吉他與獨奏吉他搭配的天衣無縫便無人能敵。像〈Welcome to Japan〉的吉他韻律就給人一種慵懶的感覺,彷彿隨時的可以搖擺身軀,而仿低傳真的〈50/50〉以快速的吉他刷奏以及滑音效果來完成曲子,速度感十足。

Partners In Crime〉又是一首以吉他為導向的曲子,最後短小的獨奏聽來更是神來之筆。〈Chances〉為專輯中少數的慢歌,融入了電子聲效,唱著對感情的困惑,到了〈Happy Ending〉則用了小巧的電玩聲效,聽起來有種夏季的愉悅,Julian的嗓音也實在唱的流行的可以。

  雖然《Comedown Machine》是一張流行元素滿溢的專輯,也容易讓人享受在曲子的律動當中,但在歌詞方面就顯得薄弱許多。當然,排除那些嚴肅的觀點,《Comedown Machine》相當適合在出遊的時候聆聽,簡單來說就是一張頗具娛樂性的專輯。這時,在車上放上你的衝浪板,買一罐清涼的可口可樂曲線瓶,放著The Strokes的音樂,暫時甩開煩惱,駛向晴空萬里的一片廣大海洋吧。

2013年5月2日 星期四

昏鴉 - 寓言式的深黑色風景

0 意見

  聽昏鴉的《寓言式的深黑色風景》會讓人陷入到一種似曾相似詭異的場景中,彷彿被日落後的台北所散發出的魅惑氣氛所包圍,最近已經很少能從台灣樂團中找到這樣的感覺。即使歌詞多少有點觸目驚心,但整張專輯的本質終究是傳達出一股異色的浪漫,不管音樂後不後龐克,加入傳統樂器的配置與詩歌的旋律給人一種時空錯置的幻覺,卻也在現代與古典間找到平衡,減弱了我們習以為常的洋味。

  從〈親愛的密室殺人事件〉開始就像是一則異色的寓言,關於無法抹滅的記憶、空間中所存有的氣味,猶如與幻影共存,俐落的鼓擊與電吉他強襲著耳膜。押著聲韻的歌詞為〈宇宙只有我和妳〉的旋律帶來跳躍感,風琴與急促的吉他刷奏訴說漫長的孤寂,以及等待被碰觸的渴望。

  〈午夜暗橋探戈探戈〉是相當有趣的一首曲子,舞曲的節拍打在風琴的彈奏上,猶如有人正跳著死亡的雙人舞,詭譎的呼喚開通了通往空蕩的街道。主唱的獨特腔調在〈我就是迷戀著妳即使妳以沈入湖底〉與〈打包我的心當午餐吧寶貝〉聽來更顯著,低沉又帶著念詩般的韻味。

  由貝斯為前底的〈打包我的心當午餐吧寶貝〉有著很特別的樂器鋪陳,交雜的電吉他聲響編得相當漂亮,中間穿插著小提琴明亮的輕撥聲,最後再以虛無的嘶喊畫下句點,雖然字裡行間臟器和骨灰,但超現實的文字無關乎是將掏心掏肺的奉獻化為一種激烈的形式。

  昏鴉的編曲創意在〈黑海之舞〉一展無遺,你會覺得他們編曲很不傳統,但富饒詩歌的韻味又將那傳統的旋律纏繞在自身,整首歌分成好幾個小段,器樂聲在空間中的此起彼落、忽快忽慢,讓人漂浮在黑暗潮汐的激浪與平靜之上。

  在經歷一陣暗潮洶湧後〈蹲北地底洞窟勘查實錄〉聽來意外的悠然自得,空氣突然輕盈了起來,感傷的情緒卻被隱藏在表面無事的假象底下。專輯同名曲〈寓言式的深黑色風景〉則描繪著主人對一隻貓離去的感觸,以及等待死亡後的再度相遇,尖銳的吉他聲響咆嘯畫過夜色天際,朝不知去向的貓兒前進。最後的短歌〈詩〉就像一段浪漫的邂逅,旋律聽來異常的溫暖。

  雖說《寓言式的深黑色風景》是昏鴉的首張專輯,但聽起來並不是一張新手之作,無論是樂器或是詞句都表現得相當成熟。你以為你聽到的只是一個樂團,不過感覺倒比較像是一個臥虎藏龍的藝術計劃,且看身懷絕技的他們在黑暗的城市中心玩著古今交融的浪漫詩歌。